道法自然守思道教文化探秘天然道观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在《道德经》中提到养神要“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进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太平经》更详尽地论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是所有养生的基础。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欲长生不死,须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必须保持静寂无为,与世无争。唐代司马承祯撰写的《坐忘论》,认为养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的七个阶梯包括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修炼,可以达到不受外界干扰的心境,从而能够感悟到真理。
存思是一种闭目静思某一特定的对象,以便使外游的精神返回身体。如果按照道教的理论,“存思”还可以帮助人接引外界五行诸神入人身。“存思”的法则有一套严格的仪式程序,比如《存思三洞法》,要求之人在东向叩齿三十二通后,将精气咽入丹田宫中,并念祝词。此法据称能够预知吉凶、去恶获福甚至长生成仙。
"守一"意味着闭目专注于至高无上的“一”或气,使它们常驻于身体,不让精神流散。这项练习被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的手段,可以解决各种问题,从治愈疾病到延年益寿都有可能。在不同的解释中,这个“一”的位置各异,但通常与人的重要器官相关联,如头顶、中脘等处。最终,“守一”的目的,是通过这种集中精神和呼吸练习来达到超越凡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