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探索道教秘密学玄学怎么入门
福州的“摆塔文化”:探索道教秘密,学玄学怎么入门?这是一种独特的中秋习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为了庆祝他的胜利,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摆放在门口。由于福州有许多寺庙和塔楼,因此人们将这些物品摆成模仿古塔的样子,这样就形成了“摆塔”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塔”这一活动在清代也非常流行。在那个时代,施鸿保在《闽杂记补遗》中记录了这样的场景:“福州人家中秋夜多供泥塑、宝塔,彩色辉丽、雕镂精工,小则数寸高,大则如塔或高七八尺。”这些小巧精美的宝塔不仅装饰性强,而且常常会燃放灯笼,让整个房子照亮起来。
裴仙宫是福州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地道观,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开始举办摆塔活动。改革开放后,该宫继续传承这一文化,并在每个中秋佳节都会举办传统的摆塔民俗活动。参与者们会搭建几张桌子,用毯子或被单铺好,然后开始展示各种玩具,如泥娃娃、瓷塑人物和动物,以及模型小椅子、小桌子等。
在选择和排列这些物品时,有一些特别注意事项。一方面,要确保形体大的物品位于前面,而较小的放在后面,以保持整体协调;另一方面,还要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象征五谷丰登。而且,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今年因为疫情,他们还专门向医护人员致敬。
总之,“摆塔”不仅是一个纪念过去爱国英雄精神的手段,也是一个展现未来希望与步步高升愿望的手法。此外,它还能够通过生动活泼的人物造型和充满生机的小植物,使整个环境更加生动,同时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美好与丰收喜悦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