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老子的智慧道法自然的故事之谜_天然道观

老子的智慧道法自然的故事之谜_天然道观

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老子提出了一个悖论: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那么美好了;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好事是好的,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不好的。这看似与我们的日常认知和道教宗教教化相悖。在大众的基本认知以及在道教的宗教传统中,都强调告诫人们什么事物是美好的、善良的、值得追求的,并鼓励人们共同追求这些理想。然而,老子却认为,这种情况恰恰证明了人的有为行为,与之相对应的是无为状态。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无为”的思想已经被埋下伏笔,即无为是不有为,不有意识地去做。因为,当人人都知道什么事情是善良和美好的,是被提倡的,那么人人就会不遗余力地去追逐它。如果每个人都能以正当方法获得这样的结果,也许还不错。但老子作为一名史官,他从书籍记录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早已看透了人的本性,或许更准确地说,是看透了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失去了本性的模样,所以他得出结论,如果人人都去追逐被提倡的事物,那么必将导致不好的结果。

这里,被提倡的事物其实与第一章“道可道”、“名可名”相呼应。当不同的国家或集团自立为道、为名,号召不明根本之道的人们跟随他们,那些人可能会脱离生存本真而冒险,只为了获得某种名分或利益,从而成为他人口中的至善至上的存在。

一个人的成就是以众多失败和牺牲代价换来的。人们看到的是一种彰显,而难以看到的是背后的失败,被刻意隐藏。这背后依赖于无,而对任何事物的提倡都是人因心而生的有为行为——主观意识产生的一切动作,即我想,我要——便是不合乎大 道。这铺垫着老子后文关于“无为”的讨论。

老子的说法,有与无相生,同出异名,其实都是观察大 道的大枢机,但为什么在这里,“有 为”就变成了不合乎大 道呢?其实这是误解。有与无,有 为 与 无 为,都讲的是宇宙原理,但区别点是在于有人心 的 有 为 还 是 无 人 心 的 有 为。很显然,老子叙述的是前者所带来的危害,落脚点是在后者所达到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说明美与恶、善与不善之间互补关系, 老 子 继续用生活中的例证来阐释。他说,每个简单的事情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时才会产生人们认知上的某种结果。而长短、高低、单音节声和节奏音出现,以及先后的顺序出现,当出现不同时,不同的事物就会根据人心赋予其名称,一旦给予,就形成了对比,然后我们就会把哪一个称赞哪一个称贬,这就是由比较引发出的恶果。

所有这一切根源,在于比较的心态产生,在于有意识、主动、私欲驱使下的行动。一旦成为习惯,无数次重复,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不可阻挡,最终导致人类社会无法避免陷入循环,从而造成不断的问题累积,对这个世界造成负面影响。在真正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学习并理解那些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而仍然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人类智慧。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探索,我们可以一步步走向更加高尚的情感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更具创造力,更富有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宁静祥和。(作者:张伟)

标签:

猜你喜欢

什么叫无欲则刚? 道士一辈子的秘...
在中国古代,道教是众多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它以“养生”、“通神”为核心,对于追求长寿、超脱世俗的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道士们通常通过修炼达到内心的平静与精...
人生感悟 :致自己 !(精辟) 异质思维-跨界...
跨界融合:如何通过多元视角开拓创新思路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的方法。异质思维,就是一种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
人生座右铭大道至简无欲则刚 如何做到大道至...
在宋代的一个阳春之晨,山东省中部的淄齐城里,一位名叫杨仙(杨贤)的少年诞生,他的出生年份被称作乙未太岁。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一个神秘而又传奇的故事。从小,杨贤...
普通人怎么去当道士 帝王术之道法家...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中,帝王术是指统治者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力。这个概念往往与法家和道家的思想相联系,因为这两派都有关于如何治国理政的独...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