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坑儒之辩人物如何面对挑战
文人宗国,中国古代的智慧之剑,远胜于任何锋利的刀剑。它能不仅仅是消灭肉体,更是让人死后也难以安宁。比如秦始皇,他轻易地得罪了文人们,因此遭遇了一项“焚书坑儒”的巨大错误,这一事件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
关于“焚书”,证据确凿无可争议,但关于“坑儒”这一点则存在许多疑问,有待探讨。在《史记》中,这个事件似乎是一场由两个术士侯生和卢生的逃亡所引发,他们声称自己与神通灵通,以此哄骗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未果,于是逃走。这两个人在逃跑前却阴谋诡计地说:“秦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明显是在非议秦始皇,不可能再为他求仙药。当秦始皇得知后,大怒,并下令御史审问儒生和方士,以此找寻侯生、卢生,最终牵连了460多人,将他们全部活埋。这一事件被后世并列提及,与焚书一起称作“焚书坑儒”。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坑儒”可能是对“坑方士”的误传。理由之一,《史记》记载中的侯生、卢生与徐福等人的身份都是方术之士,而非儒家学者;其二,被杀者的罪名是诽谤皇帝,而不是因为信仰传播儒家学说;其三,《史记•儒林列传》中有明确说明,被杀的是术士而非儒家学者。而当时及后来很长时间内, 儒家的学者们对此都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在西汉中期之后才开始提起这次事件。
司马迁记录下的这次杀戮显然指向的是神仙学派的事务,而到了东汉班固写《汉书•儒林传》,提到这个事时仍然称之为“屠术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如韩愈、司马光,都没有将此事归咎于文人的死亡,而是说的是屠杀学习各种技艺的人或屠杀那些追求修炼成仙的人。
但历史上的观点倾向于认为秦始皇所做的事情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学习各种技艺的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文人。此外,有些文献中的描述,比如桑弘羊在西汉初年提出的看法,以及东汉经师孔安国在《尚书序》中的论述,都强调了这一点。
唐朝颜师古引用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的内容,也表达出同样的看法,即除了第一次的大规模屠杀,还有一次更小范围但同样严重的情况发生。在那一次,“先命就视之,为伏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结果导致数百位知识分子瞬间丧命。但这种说法对于很多历史研究人员来说是不太可靠,因为它听起来像是一个传奇故事,而且缺乏具体日期和其他佐证。
因此,对于是否真的存在第二次更大的“坑儒”行为,我们无法断言。不过,无论如何,这段历史都展现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使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如果失去了理智和节制,其行为也会带来极端悲惨的后果,并且这些影响可以持续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