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电子版的辩论中提到了坑儒之说
文人宗国认为,中国古代最具破坏力的武器,不是刀剑,而是文人的言辞。他们能够使敌人死后也难以安宁。秦始皇因为与文人的结怨,最终被定下了“焚书坑儒”的罪名,这一事件让他成为历史上的千秋大冤狱。
关于“坑儒”这一点,似乎存在很多疑点。《史记》中提到,秦始皇对侯生和卢生的处罚,是因为这两个人逃跑,并非直接针对儒生。这两个人声称自己与神通灵通,但未能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因此逃亡。在逃亡前,他们曾批评秦始皇的统治方式,这激怒了秦始皇。他命令御史审问所有的儒生和方士,以此来找出侯生和卢生,但最终牵连了460多人,被活埋。这一事件通常与焚书并列,被后世称为“焚书坑儒”。
然而,有些学者提出质疑:所谓的“坑儒”,可能是一个误传。理由之一是,《史记》记录中的侯生、卢生并不属于儒家学派,而是方术士;其二,被杀的人们被指控诽谤皇帝,而不是因为信仰或传播儒家的学说;其三,汉初的名 儒贾谊、董仲舒等人对于这一事件保持沉默,如果真有坑儒之事,他们应该会提及;其四,《史记》的记载明显指的是神仙学派的事务。而东汉时期的班固在《汉书• 儒林传》中仍然将此事称作“杀术士”。
尽管如此,一些历史上占据主流观点的人认为,那个时候被秦始皇杀害的大多数其实是儒子而非术士。而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明确提到了:“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诗书,坑师子。”东汉哲学家王充虽然批判了一些流行的说法,但依然使用了这样的表述。
唐朝颜师古引用的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甚至提到过一次更大的规模,“坑”死七百多位文人雅士,只不过是在一个机关里用土压死,没有发出声音。但这种说法由于缺乏具体时间和佐证,也有人怀疑它是否可信。
总体来说,无论如何看待,“咸阳之屠”的悲剧都是不可思议的。不过,从这些不同的解释可以看出,当时以及后世对于这个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