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是否是出道弟子开天眼的理想之地

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是否是出道弟子开天眼的理想之地

在道教文化的天然道观中,出道弟子如何开启他们的天眼?是否正是这种地方孕育了养神的智慧呢?《道德经》提倡“虚其心,实其腹”,通过静坐来致虚极,守静笃,以达到专气致柔、婴儿可抱的境界。《太平经》更深入地探讨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是所有养生的基础与前提。而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强调,要想长生不死,就必须恬愉淡泊,无嗜欲之累,更要静寂无为,不执物形骸。

唐代司马承祯撰写的《坐忘论》,则提出养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总结出了七个阶梯: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比如去除物欲之起源于知觉和思维意识,以及简化尘世间的事务,以免被外界干扰。

至于“存思”,它是一种闭目静思某一特定的对象以使外游之神返回的心法。根据道教传说,“存思”还能引导五行诸神入人身,有着非常严格且复杂的仪式程序,如《存思三洞法》,需要者先东向叩齿三十二通,然后依次忆念洞天、三地、三渊,并咽气九过,最终可以预知吉凶或成仙。

最后,“守一”的意义则在于将精神集中于最高无上的“一”或气,使其常驻身体,从而实现精神完全不易丧失。这一点在《太平经圣君秘旨》中被高度评价,其含义并不止步于简单的一些部位,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寻求完美统一。而葛洪则进一步解释了这一概念,将其视为脐下丹田中的精华,与其他部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人体宇宙。

因此,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地方,出道弟子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或许正是为了找寻这些深奥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德经原文及朗读 道家道法自然与...
理解“道” 在古老的中国哲学中,“道”这个词汇就像是一把钥匙,能解开宇宙万物的奥秘。它代表着宇宙间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人...
人生座右铭大道至简无欲则刚 汉朝时期的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是中国古代的一段辉煌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朝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社会...
无为而无不为怎么回复 道家智慧的传承...
老子:道家哲学的创始人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淡泊名利,反对权力和欲望。他认为宇宙...
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黄帝与道德经道...
黄帝的传说与道教的渊源 黄帝,又称为炎帝,据史籍记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人物,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关于他的历史性和神话性的争论一直存在,但他在道教中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