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老子道德经感悟之守一存思探索天然道观中的道教文化智慧

老子道德经感悟之守一存思探索天然道观中的道教文化智慧

老子道德经感悟:守一存思探索天然道观中的道教文化智慧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担任院长的张其成先生,深谙《道德经》的养神之法。他认为,要“虚其心,实其腹”,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以便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唐代学者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进一步阐述了养神的循序渐进过程,他提出七个阶梯: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其中,“存思”是一种闭目静思某一特定的对象,以使外游的神返回,并有助于接引外界五行诸神入人身。

在修炼“存思”之法时,还需遵循一定的仪式程序,如《存思三洞法》,要求先叩齿三十二通,然后依次思洞天、三地、三源,每个阶段咽九气或三气,再念祝词。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预知吉凶、去恶获福甚至长生成仙。

至于“守一”,即闭目静思至高无上的“一”或气,使它们常住于身体,使自己精神完全,不致丧失。《太平经圣君秘旨》指出,“守一”可以度世消灾,事君不死等多种益处。而具体所谓的“一”,则根据不同的解释而有所不同,有些说是头的一点,即顶;有些说是七正之一,即眼睛;还有说是腹的一点,即脐;也有人认为是五脏之一,即心,或四肢之一即手足心。

总之,无论是在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后来的 道教文化中,都强调了养神对于生命延续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通过如守一和存思等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在现代社会,我们虽无法完全复现古人的修炼方式,但对这些哲学思想进行理解与学习,也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角和生活态度。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故事 云南布依族的花...
布依族的求子传统:花桥之谜与守护神秘 在云南深山中,布依族的求子故事绘声绘影地展开。他们有着一段古老而又神秘的习俗——搭花桥。据说,这个习俗源远流长,可以...
如何深层理解大道至简 元宵节的由来与...
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的屈原大夫,面对如此算来,此节已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了。陆河人称端午节为“过节”或“五月节”,它是陆河人的一个大節...
什么命的人适合学易经 中国古代民居类...
我们一行七人,包括建筑学专家、史学专家、馆藏学专家、教育界专家、客家侨俗研究专家和民营企业家的代表,近日前往梅州多个村庄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游览。这些村庄所...
都有哪些学说 道家法术自学指...
如何自学道家法术?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和道家的修炼法术越来越感兴趣。虽然许多人认为这需要长时间的师承和精心的指导,但事实上,有系统地学习和实践,...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