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道教名人大全内丹学家朗然子
在东汉至唐代,道教内外丹的发展历程中,外丹炼制达到鼎盛期,但随着唐帝服食暴亡的事件,其实践受到了巨大打击。于是,道教学者转而重视内丹修炼,从唐末到宋、金时期,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内丹大成者,他们留下了一系列著作,为后世所传。
朗然子继承并发扬了内丹学说,他在洛阳通充观大成,并有《悟真诗》三十首流传于世。在金大定年间,“七真”之一的谭长真曾居住于通充观前后十二年,也达到了内丹之境,有《水云集》流传下来。
刘希岳,字秀峰,又字望嵩,号朗然子,是唐朝末年的举人出身。他放弃仕途,不断研习养生,最终成为一位深造道家的高手。他的修炼过程中,以“退迹玄门,栖心冠褐”的方式,将儒家经典与科举知识作为基础,对比自身得以悟透生命之谜。
在四十五岁时,他曾居住于灵都老子观,并最终选择了洛阳城南的通元观为修行之地。这座古老的道观不仅环境幽静,而且历史悠久,被誉为西京南的大型古代道观。在此地,他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行,最终功力圆满,大致在五十岁左右,即使鬓发斑白筋力困乏也能变回黑发强健如初。
他生活中的许多奇迹和灵异现象,都被载入史册,其中包括一次离开本庙远行之后消失,然后再次出现的情景,以及他坐云端示人的神奇行为等。此外,他还创作了《悟真诗》三十首,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对身心健康与延年益寿持有不同看法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通过自己的经历体会,朗然子告诫世人:“尽求点化要肥家,而忘却形枯改岁华;慕色将身为异物,而贪财轻命比泥沙。”他反对过分追求虚幻的仙术,而主张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修养与提升。他认为:“世间最贵真堪重,只除却人身总是空”,因此建议人们应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上,以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而他的这一理念对于当时及后来的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