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道德经的由来简介在自然之中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康王时为大夫,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道藏》第三百四十六、三百四十七册收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共三十九章及陈景元所辑《西升經集注》六卷亦三十九章,但两本文字不尽相同。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以清静无为的主张阐明了对“道”的理解。在对自然与万物起源方面,它提出虚无生自然、自然生 道、 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自然”和“一”都是虚空无物的意思,而万物皆始于“虚无”,正是 道之根本。
论形与神关系,《西升經》的宇宙起源说与老子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一致的,同时强调形神互相生成,并且将 “神生形” 提到首要位置上,将心灵达到任其自然状态,即达到了永恒不灭之境界。
关于修身,《西升經》着重除去欲念静心守一,与 老子的 “存思神门”的理想相呼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人格完善,也就是养生的终极目标——长久稳固生命体制,而不是促使生命消亡。这也反映了其对于治国术的一种看法,即统治者应该依赖民众,不应该贪图珍宝,这样可以避免变乱并使国家富强。但这同样基于一种深刻的心理活动,即追求内心平静,无欲则刚,是最好的政治手段。
北宋陈景元评价这个著作很高,说它主张致虚、守柔,用返于自然来解释它微妙奥义结果出入五千文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之为 《道德経》的进一步发挥。不过,在元世祖时期,因为牵涉到 老子的化胡问题,以及对待儒学和佛家的态度的问题,《西升經》的内容被列为了需要禁绝的一部古籍之一。此外,该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虽然较晚,但其中蕴含的大量智慧,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