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道观静谧修心诗句间藏道教古戒不妄传之真谛

道观静谧修心诗句间藏道教古戒不妄传之真谛

在1989年的一次特殊时刻,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历史上的第一次传戒合影,这幅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对于戒律而言,它不仅是一种禁止之义,更是修行之要。天真皇人曾经这样说过:“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当一位修行者踏入戒坛,他们必须秉持诚意接受戒律,并且务必保持安静的态度和庄严的威仪。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应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影响,而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品德,以期成为全真的榜样和家风的继承者。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属于法事活动,而更像是教务活动,是一种维护严肃道纪、重建教制的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全真派并不是第一个进行传戒活动的宗教组织,这一点早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记录。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名为《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的文献,该文记载了王景仙如何在张泰法师门下接受十个重要的人生禁忌。这份来自唐代的盟文,不仅反映了当时受戒者的修行状态,也证明了唐代道士受戒的情况。

因此,有些人认为道教对传授戒律学自佛教,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原因之一是印度佛教最初并没有明确记载关于“传授”或“接班”的过程,因为印度佛教学术更多地依靠讲经辩论,而不是通过正式仪式来教授信徒。而中国佛教中的关于这一主题最早的记载则是在唐宋时代,这显然比道教早得多。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律非常认真,只有在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方才会正式开始这一过程。在《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提到,一位想要接受最高级别引导的人应该具备十个特质:好求胜法,从善如流;好近贤智,无疑行;聪哲,赏别真伪等等。此外,对于那些愿意学习高级引导技巧的人来说,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选中:心行不偏颇,不虚伪;骨相坚定,不轻浮;五逆罪孽深重,不适宜接受高级引导。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即使石匣藏于山川或海岛,也不会自然出现。

整个历史显示出,作为一种悠久而复杂宗 教体系,其所创造出的规矩与礼仪,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心灵探索与实践,是极其丰富多彩和精妙无穷。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故事传说 道家代表人物-...
道家代表人物:道德经与老子的智慧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深受人们喜爱。其中,老子是道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创作了《道德经》,这...
道德经无为而治原文 道家思想的代表...
一、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智者之光照耀古今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和生活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智者不仅是道家的代表...
六种人不宜去道观 道教圣贤探索道...
道教圣贤:探索道家修行与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道教的人物如同古老神话中的...
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道教圣贤谱揭秘...
道教圣贤谱:揭秘古代道教人物地位排名大全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道教不仅是宗教的一种,也是一门哲学,它的核心思想和实践体系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