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朱文信全球化时代宗教相遇的选择悟道经典语录中的人物场景
在全球化的风潮中,人类文明如同一艘巨轮,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海洋中航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像是一位探险家,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是普通人,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寻求着新的答案。今天,我想谈的是关于时间之箭这一概念,它就像是指向未来的一支箭,带有不可逆转的线性特征。
时间之箭是由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爵士提出的,他认为时间是一个方向性的流动,它不仅将过去抛弃,而且也将当下抛弃,只留下未来的希望。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德国教思想家卡尔·洛维特所提出的救赎史观相呼应,但洛维特认为这是一种乐观而振奋的人类历史趋势,而实际情况可能并不这样简单。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以全球意识、生态意识、对话意识等为标志。这些精神现象源于我们这个特殊年代的特色——全面的全球化和高科技渗透生活。这是人类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同时也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期。
理解并应对这种新问题时,我们注意到三种代表性观念:汉斯·昆运用库恩“范式转换”的概念到文化和宗教领域;卡曾思提出了“第二轴心时代”的概念,以区别于轴心时代;斯维德勒倡导进入“全球对话的时代”,即从独白走向对话。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斯宾格勒就预言了人类各大文明命运,而阿汤因比则比较了二十一种文明,并总结出一种挑战与应激模式。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塞缪尔·亨廷顿世纪末预言中的问题,那些问题关系到了单个文明乃至整体文明生死存亡的问题。
许多哲人试图解决诸宗教相遇难题,如保罗·尼特、约翰·希克、约翰·科布等,他们提供了各种应对策略,如潘尼卡提出《对话经》,强调不同民族之间需要进行深入理解。而安伦则提出理性信仰之道,让宗教扮演积极角色,化解自身危机,并促进社会正义和谐。
安伦认为宗教共同体是解决危机之道,这个共同体基于理性信仰,又构成了理性信仰基座。他同意约翰·希克后轴心世界各种宗教核心目标,但反对非理性信仰。他主张宗教信仰理性化,即使是在证据主义或盲从主义两端都不停留,而是要找到平衡点,使得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又能接受科学检验,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思考和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