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是出于报恩的心理?还是自发于内心的爱?是为了让别人称赞你是个孝子?还是怕不孝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虽然表面上都是一样的孝顺父母的行为和表现,但是却有不同的境界。
庄子给了孝顺的四种境界,看看你是哪一种?
《庄子-天运》中说:
“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敬孝、爱孝、忘亲、使亲忘我,这就是孝顺的四种境界,由易到难,从低到高。
第一种,也就是最低层次的,“敬孝”。
什么是“敬孝”?就是指在说话上、态度上,对父母毕恭毕敬,作为子女该做的事,应尽的义务也都做到了,这就是“敬孝”。也许你会问,这还不行吗?怎么只是孝顺中最低的层次?
为什么是最低的,那我们看后面更高的境界,就知道它为什么是最低的层次了。比“敬孝”高一个层次的孝顺是“爱孝”。
什么是“爱孝”?
就是指你的这些孝顺行为,不是出于为了尽义务去做的,不是为了刻意遵守“孝顺”这个道德规范,而是因为心中怀着对父母的“爱”,自发地、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去做的。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完全是出于母爱、父爱的天性。即使世界上没有“孝顺”这一道德规范,我们也会去做,因为我们有一颗爱父母的心。看到父母缺吃少喝或是身体病了,我们的情感上就受不了;一定要让他们健健康康的,我们心里才踏实。这就是自发于内心的爱。叫“爱孝”。
第三种境界是“忘亲”。
“亲”,指双亲,即父母。“忘亲”意思就是忘记我对父母的好,忘记我对父母做过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举个反面的例子,大家就容易理解了。有些人因为赡养父母或继承家产的事与兄弟姐妺对薄公堂,在公堂之上,会滔滔不绝地述说我曾经为父母做过什么,如数家珍一般,哪年哪月我给过多少钱,我是怎么伺候吃伺候喝的,我是怎么不容易的,我付出过多少辛苦,等等。把自己对父母的好,记得清清楚楚。这就不是“忘亲”。
什么是“忘亲”?为什么会“忘亲”,为什么记不清楚自己对父母的好,记不清楚自己为父母做过什么?因为自己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没想过要分家产,所以没有“记账”,只是觉得这是自己自然而然要做的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你会记得清楚你每天都是怎么吃饭睡觉的吗?人的大脑不会去记忆对今后没有意义的事,所以你不会记得很清楚。那么在为父母做事的时候,你是觉得自己在为父母“付出”吗?甚至被自己的孝顺之心自我感动吗?还是根本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只是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做完了也不记得。如果是后者,你就达到了“忘亲”的境界。
第四种境界是“使亲忘我”。
就是不仅我不记得我对父母的好,也使父母不记得我对父母的好。什么意思?打个比方,比如你的母亲因病住院,你天天守在医院照顾。虽然你没有把自己的付出当回事,已经达到第三个层次,但是你的母亲却很当回事,一是母亲会对你怀有感恩之情,心里念叨着“孩子对我真好!”二是母亲心里会担心把你累坏了,担心你耽误了工作,因此母亲心里会感到不安,甚至会因为担心而急着出院。这就没达到“使亲忘我”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使亲忘我”,就是让父母感到你的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既不会有对你“感恩”的想法,也不会为你担心。你让父母所感觉到的只有“舒适和心安”。比如你以前天天给父母身体,今天又了一次,父母一定不觉得什么,已经成为习惯了;如果你从前从未给父母过身体,今天给父母了一次,父母一定会很感动呀,孩子真孝顺啊,甚至会说“可别累着你呀”。前者就是“使亲忘我”,让父母忘记了我的好处,只感觉“舒适和心安”。这才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孝顺,就是要出自爱心,出自本心,不是为孝而孝,孝顺成习惯,孝顺成自然。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今年清明节快到了,往年人们都会去陵园祭奠先辈,烧香烧纸。祭奠先辈,也是表达对先辈的孝敬。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只能选择在网上祭奠。似乎有点遗憾。但是有什么关系呢?真正的孝,是在心里,而不是表面上的这些形式。心中无孝,陵园祭奠又有多大意义?不过是庄子所说的“敬孝”而已。心中有孝,即使在网上祭奠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