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道”到底是什么? 它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庄子曰:“道之深奥,难以言喻!” 道深奥难言。 老子说:“道可以是道,但又不是道。” 我们所说的道,并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 什么是道? 什么?
大家好,我是读书晓波。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道家经典《庄子》。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至悲游》。 这是《庄子》外篇的最后一章,也是非常有名的一章。 ,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金句,比如:“是外而不是内”、“说最好,做也最好”、“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或终”、“人性” 生命在于气的聚集。 聚则生,散则死。”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一下道家思想中的“道”是什么?
关于什么是道?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过:“道可以是道,但不是道;名可以命名,但不能命名。” 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家思想过程中最广泛的一句话。 老子说:能言说的道,不是真正永恒的道;能言说的道,不是真正永恒的道;能言说的道,不是真正永恒的道;能言说的道,不是真正永恒的道;能言说的道,不是真正永恒的道。 能呼唤出来的名字,并不是真正永恒的名字。 “道”是一种无法解释清楚的存在。 不仅如此,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还说:“有物,先于天地而混而生,孤独而独立而不变,而行而无险。能为天下之母,不知其名,字为道,强名达”,
意思是说,在天地存在之前,就有某种东西存在了。 它没有形状、身体或声音; 它既看不见,也听不到,也摸不着。 它不生不灭,独立永恒,永不改变; 它周而复始,永不疲倦,无所不在。 世间万物皆靠它而生存,它是万物之母。 我实在不知道这么神秘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只好叫它“道”。 如果要给它起名字,那就只能叫“大”了。
其实,老子和庄子在他们的《道德经》和《庄子》中都讨论了很多关于“道”的问题,但他们从来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道”是什么? 事实上,不仅道家老子,佛教思想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在著名的佛教经典《禅宗外说禅》中,据说在佛教第一大宗派禅宗中,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要问“什么是禅”。 有一个禅宗故事是这样说的:每当一个小和尚问“什么是禅”时,老师就会举起棍子打他的头。 因为禅修追求的是究竟的智慧,它不能像知识一样被讲述,甚至不能用语言来传达。 所以禅宗有句话,叫“不立言语,直指人心”。 其背后的含义是,最高的智慧是“不可言说的”。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以道,非常道”,最高的智慧只能感受,不能用言语表达。
领悟或者理解,是古人获得智慧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法被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为“否定法”,也就是说老子、庄子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道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道不是什么” 。 就是通过反面来论证一个真理。 这种方法称为“负法”。 当然,有“消极方式”,就有“积极方式”。
冯友兰先生表示,西方哲学思维往往采用“实证方法”,即通过逻辑和经验证据告诉我们“是什么”。 因此,西方哲学中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分,强调“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因果逻辑关系,我们试图通过逻辑分析来理解它。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方哲学更“直观”或“感性”,而西方哲学则更“理性”。
在《至悲游》这篇文章中,庄子通过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向我们讲述了对道的认识。 有一天,孔子向老子请教:“我今日无事,冒昧问你什么是至高无上的道?” 老子说:“你必须先斋戒,然后清心涤神,毁掉你的聪明才智!大道之深,难以言喻,但我可以给你一个大概的了解。”
老子又说:“明从暗生,有形从无形,神从道生,形从本质生,则万物生于形,道无影而生。”去无踪,无门无室,四通八达,包罗万象。明白道的人,四肢有力,思维清晰,耳目敏锐,用心不疲,适应一切。外物不刚,没有它,天不高,地不高,没有它,就没有浩瀚,没有它,日月不动,没有它,万物不活动。繁荣昌盛,这就是道。
庄子曰:“道不可闻,不可闻;道不可见,不可见;道不可言,不可言!” 道若不能闻,则能闻则非道;若道不能闻,则闻则非道; 道若不能见,则所见非道;若道不能见,则所见非道; 道不能说,能说的就不是真道。 而且,在蚂蚁里,在稗里,在瓦片里,在粪便里,等等,都可以找到道。总之,道无处不在,无法描述。 这就是道家对“道”的讨论。
” 庄子曰:“夫之道,难以言喻! 道是深奥难言的。 与老子所说的“道可以是道,但又不是道”有着相似的意义。 道是宇宙万物的规则和规律。 但凡事都有自己的方式,蚂蚁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翻亿[tí bài]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创业有自己的创业方式,生活有自己的活法,说话有自己的方式这些道的总和就是道家所认为的:“道”。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道既是不变的,又是变化的。 道在每件事上都有不同的表现。 每一个具体的道都是道的表现和外化,而根本的道是不可知的。 这或许就是“道”令人着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