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庄子共有七篇是道家庄子思想的精髓给了我三点

大家好,我是晓博读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是《庄子》。

 

  《庄子》一书是道家思想家庄子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庄子》全书共约7万字,共33篇(原52篇),留内篇7篇,外篇15篇。 文章及杂文11篇,共33篇。 司马迁说《渔父》、《盗志》是杂篇,《隋书》不是其精髓。 一般认为,《庄子》的精髓在于内篇。 内七篇包括:《逍遥游》、《气》。 《物论》、《养生》、《人间》、《德崇赋》、《太师》、《英帝》。

   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01

  前面我们已经分享过《庄子》内七章的精髓。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晓波读书”,在之前的内容中进行搜索。 接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晓波读《庄子》的一些个人感悟。

  第一个:大知识和小知识

  庄子在第一篇文章《逍遥游》中,多次用“大鹏”、“小鸟”的寓言来说明,小智慧的人不能理解大智慧人的所作所为。 庄子说,北方有一种大鹏鸟。 它的翅膀宽达千里,可以在天空中飞翔万里。 当海风吹起时,它就会趁风迁徙到南方的一个天然大水池中。 小鸟笑着对大鹏说:“我跳起来就可以飞到树枝上去找食物了,何必飞到千里之外呢?”

  在这里,庄子用大鹏和小鸟来比较“大知与小知”的区别。 庄子说:

   “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如大年,何以知乎?潮菌不知惠朔,虫不知春秋,此也。”小年。楚南有鬼,以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春。年为秋;古时有大树人,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春。千年如秋,但彭祖早已闻闻,众人皆喜,岂不悲哉!

   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_道家故事/

  这就是说,小智慧不如大智慧,短命不如长命。 每天都在生、死的细菌无法理解一天中的时间; 春生夏死、夏死冬死的蝉,无法了解一年的时间。 这些都是短暂的寿命。 楚国南方有棵鬼树,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 古时有棵大椿树,八千年春,八千年秋。 这些都是很长的寿命。 彭祖活了800岁,至今仍以长寿闻名。 普通人与他相比难道不感到悲哀吗?

   “麻雀知天鹅之志”也是类似的道理。 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小格局的人无法理解大格局人的境界。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小知识不如大知识”的区别。 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其实却有着深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每种思维模式都是当前社会环境的结果。 在当今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我们把效率放在第一位,把结果放在第一位,但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不好的思维方式:短视。

   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有些人为了追求短期结果和利益而牺牲了长期价值和利益。 以现在的自媒体行业为例。 很多自媒体其实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追踪热点。 短期来看,他们可以获得一些好处。 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他们不关注自己的成长或者不产出价​​值,他们可以帮助别人。 增长内容最终无法实现长远发展。

  您可能会问,什么具有长期价值? 我的答案始终是:做积累的事情。 换句话说,存在“复利增长”这样的东西。 如果你今天做一件事和10年后你做这件事,如果你做这件事和作为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做这件事,难度是一样的,回报也是一样的,那么这件事就不具备长期价值,不具备这种特点。

   02

  第二:有用和无用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几个故事来说明有用与无用之间的相对性。

  第一个故事是,宋朝人把礼冠带到越国出售,但越人的习惯是剪掉头发,在身上纹身,所以根本不需要礼冠。 这意味着对你有用的东西对其他人可能没用。

  第二个故事是,庄子的好朋友惠子说,魏王赐给他一颗大葫芦籽。 惠子把它种下去,长出了一个大葫芦。 不过,大葫芦是用来盛水的,强度不够。 它是用来打水的,水箱容不下它,所以有些东西看上去很有用,其实没什么用;

  第三个故事是,宋代有一个人,善于配制治疗裂手的药物。 他几代人都以此为职业。 有一个商人愿意出100金买药。 他拿着药劝吴王。 它被用来治愈士兵的裂手,并在与越南人的战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于是,商人得到了丰厚的报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对某些人来说没什么用,但对另一些人却很有用。

  第四个故事是有一棵大树。 这棵树看起来很大,但树干臃肿,树枝卷曲。 木匠鄙视这种树。 所以看起来很有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野猫和黄鼠狼似乎都有卷曲的身体,但它们可以捕捉老鼠。 公牛虽然体型巨大,但抓不到老鼠。 这也是一种“大而无用”。

   道家故事及其哲理_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

  庄子在这里用几个故事阐述了他的有用与无用、大用与小用的哲学。 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看上去的那样。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 阐明事物的“相对性”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之一。 老子的《道德经》中,对世间万物的相对性有很多深刻的论述。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人皆知美为美,皆为恶;人人皆知善为善,为非善。故有无”。相互依存,难易相辅,长短相辅,高低相斥,相互倾斜,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声音、前后,都是相对的概念。 而且,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和庄子都特别关注和看重“弱”和“无”的价值。 老子说:

   “曲者为全,错者为正,空者为满,空者为新,得之少,惑者多。这是圣人持天下之道。”亲不见则知,亲不知则显,亲不知则显。不争,天下无人能与你争。”

  意思是:受委屈可以保存,弯曲可以伸长,谦虚可以充实,老了可以更新,少取可以得到,贪婪可以混乱。

  因此,圣人秉持“道”作为世间一切事物的准则。 你不局限于眼睛看到的东西,所以你看得清楚; 你认为自己不对,所以真相大白; 你不自夸,所以你有功; 你不骄傲并坚持自己,所以你可以领导别人。 因为他不与人竞争,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他竞争。 在这里,“曲泽全”和“夫唯不争,天下无人能与他争”,都是深刻的人生智慧。

   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_道家故事视频/

  此外,庄子还在《齐物论》中阐述了事物的相对性原理。 庄子曰:“无物非其然,无物非其然。不从之见,知之而知之。故曰:从何而来”是的,也是由此造成的。” 一切事物相互形成“相”,无一不是“彼”,无一不是“此”。 从彼岸看不到此岸,从此岸看不到彼岸。 因此,治疗此而出现他者,治疗他者而形成此者。 那和这个是相对的。

   03

  第三:随波逐流

  在《养生之主》中,庄子用著名的“厨子与牛”的故事向我们说明,我们行走在世间,就如用刀解决牛一样。 我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行事,才能游刃有余。 丁厨师用刀十九年,从未断过。 这是一种科技状态,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一般厨师每月更换一次刀,因为他用它来切骨头; 更好的厨师每年都会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它来切肉。 丁厨则用刀在骨头之间切开。 他对牛的构造非常了解,所以做起来游刃有余,毫不费力。 这把刀他已经用了十九年了,从来没有换过。

   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在《人间》中,庄子用了几个故事来说明这种随波逐流的智慧,比如“螳螂以臂为车”。 螳螂用自己的手臂试图阻挡过往的汽车,这是一种高估自己能力的行为; 属虎的人不会吃整个动物,而是把它们切成小块喂老虎,因为他们担心老虎杀死动物或咬大块肉时会生气。 所以,必须顺从老虎的性子,才能吃得好。 喂它。

  要懂得顺应潮流,就必须尊重和遵守自然规律。 庄子在《师子》中说:“知天行、知人行的人,最好!” 知道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就不能做什么,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否则你就会像试图用手臂做某事一样愚蠢。 在《养生大师》中,庄子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吾生亦有有限,而吾知无极限。若有有限,则随无而死!”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用有限去追逐无限,肯定会很累。

   “自知之明”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智。胜人者强,胜己者强。”,《孙子》《孙子兵法》 ”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但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正确认识自己真的很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这种智慧无论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同样重要。 3000多年前,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着两行字:“认识你自己”和“不要做过头”。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将“认识自己”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他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就是这一古老智慧的体现。

   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结合《庄子》的七篇内篇来分享一下庄子对我们的几点思考。 一是讲“大智小智”的区别,二是讲“庄子”。 “有用和无用”的区别; 一是关于追随趋势的重要性。 从跟风中,我们谈到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 其实,从顺势而论,道家思想也讲“无为无为”。 “精彩的讨论,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与大家分享。当然,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广泛。我今天分享的只是个人的一些学习和看法,欢迎大家分享和讨论。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这些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晓博读书”或者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