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1.道家代表人物介绍老子

人物道家代表作品_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

  老子,姓李,名尔,字丹,号伯阳,或谥曰伯阳,生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不详,籍贯争议较多。 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 。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来他被道教尊为始祖,被称为“太上老君”。 唐代被追算为李姓始祖。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的护法,以博学闻名。 孔子曾到周朝请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 我欲弃官隐居,遂骑青牛西去。 到了灵宝函谷关,尹喜之命他写《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无言而教。 在力量上,要讲究物极必反的原则。 在修身方面,强调修行谦虚踏实,不与人争,是道教生命与灵魂双修的始祖。 老子的传世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世界上出版最广泛的著作之一。

  传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丹,又名李耳(古时“老”与“李”同音,“旦”与“尔”同音)。同义),曾在周代担任“藏书室之官”(掌管图书的官员)。 他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教)的创始人。 名人。 老子的养生思想是“无为”---不消耗,《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化,“道”是客观的(道:宇宙能量现象)

  自然规律也具有“独立不变、前行无危”的永恒意义。 《老子》一书中含有很多朴素的辩证观点。 如果认为万物都有正反两面,都可以由对立转化,那就是“对立为道之动”,“正则化为奇,善则化为魔”, “祸来了,福就靠它,福来了,祸就靠它了。” 他还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与“无”的统一,“有与无相生”,“无”是基础,“世间万物皆生于有”。 ,而存在是从虚无中诞生的”。 他对人的格言是:“天之道,补不足,人之道不一样,损之不足,予有余”; “民不畏死,何惧死”。 他的哲学思想和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他的身份,有人认为他是老赖子,也是楚国人。 与孔子同时着有十五部弘扬道教的著作; 一百多年来。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的《老子韩非传》中解释说,当时关于老子以及他是谁,有两种猜测。 “或曰:老子亦老来子,着有十五书,讲道之用,与孔子同时说。” 当时司马迁也怀疑老子就是老赖子,而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

  老子在函谷关前写下了五千字的《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上下两卷,共八十一章。 前三十七章是第一道经,接下来的三十八章是下篇。 使用”。 总共约5000字。

  老子雕像的《道德经》后来被称为它。 最初,老子的书被称为《老子》,没有《道德经》的名字。 其完成日期过去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仍不确定。 但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上的《老子》年代推算,其完成年代至少是战国中早期。 关于楚简《老子》的校注,可参考丁斯新著《郭店楚主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化,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随天,天随道,道随自然。” “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而不变,前行无危”的永恒意义。 《老子》一书中包含着简单的唯物主义观点。 此外,《老子》一书中还含有很多朴素的辩证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反之则道之动”,可以由对立转化,“正则化为怪”等。 ”,“祸来福兮,福兮兮兮”。 他还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与“无”的统一,“有与无相生”,“无”是基础,“世间万物皆生于有”。 ,而存在是从虚无中诞生的”。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以人为本的思想:“天之道,补其不足,而人之道,不亦同乎,损不足以予”。绰绰有余”; “人们对死亡的蔑视是基于他们的生存能力”; “民不畏死,何惧死?” 他的理论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的起源

  道教创始人——老子 事实上,道教创始人是张陵,人称张天师,而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他的著作《老子》更名为《道德真经》 《经》,为宗教重大经典。 从《神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列为神; 东汉时期,成都人王符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与道教合二为一,视老子为化世之神。 成为道家创世论的雏形。 汉桓帝时期,汉桓帝甚至亲自祭祀老子,视老子为仙祖。 唐朝皇帝尊老子为太上轩辕皇帝,宋朝又加封太上皇帝老君混元尚德。 他的道教尊号是“太上老君”,又尊称“混元帝”,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神。

  哲学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涵盖宇宙万物的理论。 道教创始人——老子。 老子认为,万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相对复杂的、变化的。 事物本身就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反的事物会相互转化,这就是阴阳的转化。 方法(德)来自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为”为目的。 因为按照前面提到的“道”,“无为”就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维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但客观上却能取得更好的利益。 从“天地自行,无人推之,日月自照,无人焚之,星辰自序,无人置之,走兽走兽,无人而生。”造就了。这就是大自然的作用,何必费心呢?”

  可见,老子所说的“性”并不是一个类似于上帝的概念。 万物的规律(道)是自然所规定的,即“道法自然”。 有人误解了自然在这里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事实上,人类的生命就像宇宙的存在一样,没有人能够理性地指出它的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目标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我站在道的无限高的位置上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提到了“方法”,而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人们要为了刻意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承受如此大的痛苦呢? 不作为和粗心也是一种做事方式。

  对于老子的宇宙论来说,按照前道,“无”与“有”(万物的存在就是“有”)是会相互转化的。 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源于虚无,又趋于虚无。 例如:人的生与死(请参考下面老子的圣人之死的故事《老聃昔生,从无到有》、《今日老聃死,从有到无》)。

  思想的源泉

  老子既是周代的史官,《汉书·艺文志》就说:“道家,源于史官”。 此话不无道理。 至于班固弟子皆出自王室之说,则另当别论。 金德建《老聃之说出自史考》认为“老聃之说的起源,大概是由于周朝的历史”。 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礼记》中史家的话,属于警句形式,并将16个相关资料与《老子》进行了比较。 例如,“成公二年《左传》:‘仲尼闻之,曰:……唯工具名,不许假人。’《左传》中的这些话,显然是基于语义的。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第36章)的含义。 。 从这些材料的比较来看,《老子》的句子是“历史学家一直保存的知识”。 可见《老子》与历史学家的认识是有思想渊源的。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认为,老子的道家思想起源于殷代的《坤干》(《归藏》)。 老子尊阴守拙,坚持以柔克刚。 这些思想来源于以坤为第一卦的《坤干》(孔子崇尚阳刚,其思想源于以干卦为第一卦的《周易》)。 老子说“三物生万物”,就是说三才生万物(孔子认为二礼四象生万物)。 杨雄的《太玄》仿《易传》中干坤(阴阳)二元生化法,用三才三元生化法,创造了九十九、八十一赞。

  文化思想

  老子、老子的著作和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 欧洲从19世纪初开始研究《道德经》。 到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欧洲已有60多种《道德经》的译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国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都对《道德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版了专着或专着。 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还有一个奇特的流派……以思辨为特征。这个流派的主要概念是‘道’,也就是理性。这个流派的哲学和生活方式与哲学密切相关。玩的玩家是老子。”

  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我是国际化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一生研究中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 着有多卷本专着《中国科学技术史》。 他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教。 李约瑟对中国研究越多,就越了解老子和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越相信老子学说的正确性,也越按老子的教诲行事。 晚年,他干脆自称为“名誉道士”、“十素道士”。 。 李约瑟在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是上世纪国际著名汉学家,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道教的现代意义,使上世纪下半叶世界“老子热”。 为其成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老子热”纷纷兴起,《老子》一书在这些国家重新出版。

上一篇上一篇:道家界的大佬张角啥都不说了

下一篇下一篇:抱朴子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