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你知道道教有多少位神吗这篇文章告诉你

  我们先来说说中国的神族谱系。

  所有宗教和神话都有自己的字符系统。 佛教有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的佛、菩萨、罗汉体系,而希腊神话有以宙斯为中心的奥神体系。 与此相比,道教的成仙体系就显得混乱而复杂。 这大概是因为道教是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创造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成熟的。

   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人物_道家的人物有哪些/

  道教最早的仙体系是上清派第九代传人陶弘景所编的《真灵位因果图》。 它的全名是《东玄灵宝真灵位因果图》,将神仙分为第一层到第七层。 七个级别。 每一层的中心是该层中心神的名字,左右是该层中心神的下属神的名字。

  第一层的中心,是元始天尊。 左侧是以五灵启明混生高尚道君为首的二十九位神明。 右侧是以子胥高尚元皇道君为首的十九位神明。 一行的最后,写着元始天尊,是玉清界的主神。 可见,玉清界的神名,都是排列在第一层的。

   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人物_道家的人物有哪些/

  第二层以上,以雨辰玄黄道君至尊为中心。 左边是以左圣紫辰太微天地道君为首的三十八神。 右边是右圣金阙帝辰侯圣轩辕道。 以君为首的神明有66位,其中女神有58位。 可见第二层是上清境。

  第三层以太极金阙李姓皇帝为中心。 左边是以太极左真人黄老君为首的五十位神祇居中。 右侧是以太极右真人奚梁子文为首的三十三神。

  第四重的中心神是太清太上老君和上皇太上道君。 左边是以正一真人三日师张为首的63位神,右边是以太清仙王赵车子为首的222位神。 包括天上玉女等128位女仙的名字。 第四层是太清境界,第三层未知。 或许,这就是上清派认为的太极境界的天道境界。

   道家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的人物有哪些/

  第五层的中心是九宫尚书。 左边是以左相为首的十九神,右边是以右相为首的十六神。

  第六层以右金郎丁禄真王毛俊为中心。 左边是以小毛君为首的六十位神明,三位官方命护法。 右边是以尤里太监刘毅为首的116位神明。

  第七层的中心,是丰都北隐帝。 酆都大帝是地狱的主管,所以排列在第七层的诸神都与地狱有关。 左边第一个是北帝宰相秦始皇,其他还有五十五位神。 右边是一中马厩。 以十尚书为首的神明有五十一位。

  以上七个层次的神灵一共有837位,可见六世纪上半叶上清派的神灵之多。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养眼的大神:

  《茅山志》卷十称,第二层中心神雨辰道君,是元始天尊传给清朝的神。 雨辰道君之后就是赤松子。 左边的太微帝,乃是继承雨辰道君的神。 右边的后圣轩辕道君,乃是继承太微帝的神明。 其次是著名的金仙太子,右边的神女第一位,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不清楚,但似乎是西王母。 其次是南岳魏夫人,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 女神中还有上元夫人和西王母尚华皇后的名字。

   道家的人物有哪些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人物/

  第三层中央写着“姓李”,或许指的是老子。 假设这样,这里出现的除了老子之外,第四层中央还有太上老君,而第三层右侧的最后一位神则是老旦。 也就是说,已经给老子安排了三个出现的地方。 第三层左边有尹喜、受老子《道德经》的关陵、名仙安其圣、葛洪的叔叔葛玄以及张陵的两个弟子王昶、赵胜,而传说中的其中,有一大排圣帝黄帝、颛顼、喾帝、舜帝、夏禹王、周穆王、尧帝等,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也出现在这一层。 或许,这表明了上清派,或者更确切地说,陶弘景吸收儒家思想为道家思想的意图。 总之,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人们就已经将孔子、颜回奉为道教神灵,所以白云寺供奉孔子雕像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层左边的领主,正一真人的三日师张,竟是张陵。 他将五配米创始人的地位降到很低,可能是出于宗派竞争的感觉。 这边第三人,乃是元始天王。 《茅山志》卷十称元始天尊为元始天王。 如果真是这样,那元始天王出现在这里又该如何解释呢? 这边有鬼谷先生、西汉建立者张良和对神仙理论非常感兴趣的燕昭王。 赤松子也再次出现在这里。 此外,还有著名的神仙马明盛、韩忠、西王母的侍从东方朔等。 右侧近尾处有相传东渡日本的徐福、深受西汉武帝宠爱的方士栾霸、《论语》作者葛洪的名字。 “抱朴子”。 由此可见,陶弘景对葛洪的评价并不高。

  最有趣的是第七级地狱神。 按照这一级的脚注来看,酆都皇帝就是炎帝,每三千年轮换一次。 左边是秦始皇,后面依次是魏武帝、周文王、据说杀了虞姬的孙策、前汉高祖、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后汉光武帝、蜀国刘备等战国至三国时期的皇帝。 ,霸主的名字排成一排。 也许陶弘景不喜欢皇帝,所以立了皇帝,霸主地狱神。

   道家的人物有哪些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人物/

  从《真灵位产业图》中的矛盾可以看出,中国道教体系的混乱,即使是道教大师陶弘景也无法彻底理顺。 不同的道教采用不同的法中元素来创建和发展自己的教派,这才是问题所应该表达的意思。

上一篇上一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下一篇下一篇:顾况父子与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