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什么是道家审美思想

  道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善美”与人生价值

  为什么“善”是一种美? “美”与中国古代原始含义中的善没有太大区别。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美与甘,源于羊,羊大,羊为六兽中之主也。 美也,与善相合。” 荀子曰:“改俗改俗,天下就会太平,美善就会幸福。” (《荀子·乐论》)“善之美”体现在善所表现的人性之美和精神之美,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善言善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体验自我道德提升的满足感。

  善良不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美好,也带来人生的美好。 善良会得到美好的事物的回报。 俗话说“好事当吉祥”,心地善良也能得到福报。 不仅如此,“积善行的房子,永远幸福”。 善行也能影响子孙后代的幸福。 否则,多做恶事,势必影响子孙后代,招致报应。 显然,善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善恶因果链始终驱动着人们的行为。 由道教发展而来的道教,以此劝说众生多行善事,积累恶德,造福子孙后代。

   2.“美丽是天生的”和生活态度

   “天地之大德者,是生”(葛洪:《抱朴子·内柴琴秋》),“人之最贵,是生”(司马承祯《左王论序》); 道教崇尚生命,尊重生命。 他所相信的“生活”是和谐统一的春天般的“生活”。 当阴阳二气和谐流动,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时,必然会达到一种平静的“生命”,宇宙间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春天。 在“生命”中,生命的创造力永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人体体验到无限的美好,而不是爆炸性的奔涌。

   3.“真美”与人格理想

   “真”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含义是“本性”。 例如《道德经》二十一:“恩暗之物,有其本质,其本质真真,有信”。 庄子甚至把“真理”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慎而不失,则违背真理”(《南华真经?秋水》),反对一切违背人们“情”的虚伪。庄子称其理想人格为“真人”:“真人”。古之不悖寡,不成英雄,不伐他人。 若是如此,他走过之后就不会后悔,也不会沾沾自喜。”(《南华真经》?太师》)

  真正的人,就是彻底悟道的人。 他坚守道真纯性,随波逐流,“见简抱简”,悟出本初的自然境界。 这就是自然之美,不做作的简单之美。 另外,真正的人道德合乎道,以豁达超然的态度对待世事。 他没有负担,而且很享受。 精神自由的美好自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真正的人都具备“道”的谦虚、宽容的一切美德。 因为他悟到了物我合一、道合一的宇宙真谛,所以他获得了真知。 他可以为所欲为,符合道。 他“相爱而不不知仁”(《南华经》)。 ?世界”)。

  这种大仁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德行圆满中的圆满之美,是真善美统一的人格之美。 因此,真人是道家修炼的终极理想,也是道家的审美人格理想。 这种理想人格不仅为道家所努力遵守和追求,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对象。 真正的人 儒家和儒家的“圣人”都受到人们的称颂。 “全真派”王重阳及其弟子“启真”由儒皈依道教,希望通过努力成仙,实现宗教美学的理想人格。

   4、“道美”与人生境界

  正如“玄妙玄妙,万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道”是道家美学的最高范畴。 “道”是“大”、“美”,是最高意义上的美。 “苗”字,尽显其无与伦比的美丽。 “道之美”首先表现在道的朦胧之美和难以捉摸的神秘之美,“暗中见,寂中听。黑暗中,唯有黎明;寂静中,唯有和谐”。闻也,故深也,深而能事也,神亦神能精,故通万物,无其而供其用,驰其而求其位。 ”。 (《南华真经》中的“神”与“神”)“神”无论如何都无法用常人的感官来把握,但这种神秘却给人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其次,道之美并非不可察觉。 天地万物之美,皆由道而生,体现了​​无形之道的伟大之美。 更何况,圣人乃是天地本来之美,悟万物之理。 故曰人无为,圣人无为。 其观天地。”天地之美,其万象万象,波澜壮阔,历来为人们所探索。“分析万物之理,判断天地之美”是人追求的最大幸福,最终达到与天和谐的最美境界,这也是最高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