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教人物介子推与清明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关于寒食节是在清明前一天还是几天,说法不一。 冷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还得从寒食节的起源说起。

   道家人物形象_道家人物_道家的人物有哪些/

  相传春秋时期,晋王(今山西省)晋襄公有五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西期、卓子。 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所生,被立为太子。 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儿子梅凯成为太子,密谋杀害太子申生。 为了躲避继母骊姬的迫害,少爷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国外。 晋国的贤臣介子推等人,不畏艰难困苦,一直与重耳一起流亡海外。 有一年,重耳在流亡期间病重,没有朋友,没有食物。 贫穷和疾病的结合让他非常痛苦。 为了给病重体弱的重耳补充营养,介子推割下了腿上的肉,煮成汤给重耳吃,重耳恢复了健康。 晋襄公病逝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互相争斗。 流放狄、齐、秦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掀起了争吵,打败了已经建立的政权,当了魏王(重耳同父异母的弟弟),晋王,被立为晋王,史称晋文公。

  重耳称王后,对追随他流放的人,根据功绩给予官职。 然而他却忘记了,只有介子推,这个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人。 介子推非常伤心,决心不再见到重耳。 他背着年迈的母亲,隐居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介子推的人知道了这件不平事,就在宫门上贴了一个匿名的帖子,上面写着:“有一条龙,东西跑,几条蛇帮助它成功。龙飞天,蛇蠕虫。”只剩下一个山洞了,在山里徘徊。” 晋文公见状,恍然大悟。 他回忆起介子推在流亡时对他忠心耿耿,现在成为国王却忘了赏赐他,他感到很不安。 于是,重耳赶紧派人去找介子推。 不久,有人派人报告介子推已到绵山隐居。 晋文公深感羞愧,亲自带人到绵山寻找,介子推却避而不见。 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孝子。 他根据别人的建议,放火烧了绵山,留下了一条踪迹,希望森林起火后,介子推父子一定能出山避火。 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方圆数十里的森林都被大火烧成了焦土,却依然没有介子推母子俩的踪影。 大火被扑灭后,人们发现母子俩抱着村里的一棵大树被烧死。 晋文公对此感到愧疚,十分惋惜,于是下令将介子追母子葬在绵山,绵山更名为介山,并修建了子推祠堂。 后人改介休县为介休县。 介子推去世时,正是清明节前一天。 由于他死于火灾,晋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去世的那天不燃放烟花,不吃冷食。 后来,人们干脆将其定为“寒食节”。 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的习俗逐渐消失。

  绵山拥有古老的山河、众多的古迹、大量的古老传说。 绵山以其鲜明的个性跻身中国名山之列。 如今,绵山正在恢复原来的风采。 “万谷绝壁增美,人来人往画画”,一定会给游客留下永恒的回忆。

  绵山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道教活动。 因介子推,故名介山; 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介子推践行着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道家朴素思想。 西汉刘向所著的《神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为道教神。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童水又名绵水,出介休县绵山,流至石童寺西。 石通寺是介子推的庙宇。 后来人们来绵山探古、访圣求道、礼敬先贤,使绵山道教活动日益繁荣。 2008年,绵山被全国政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绵山之神是介子推。 西汉刘向《神仙传》记载:“推荐桀者,名王广,晋人,隐姓埋名,喜赵成子同游。每当有黄鸟时,门上,晋文公闻之,同出,一待十余年,孜孜不倦。 ” 推其母入山,常从伯父出游。 后来文公遣千人送玉帛,她不走。 三十年后,见王肃以扇卖扇。东海。接下来的几十年,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后赵石勒皇帝下令修建“解庙”,称其为“威神”,专门造云散云,雨视百姓疾苦,帮助百姓排忧解难。绵山有尉迟恭,隋末参军,因功被封为“三大夫”,后被突厥封为定阳可汗偏将军,驻守解州(唐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与周族宋金刚杨可汗时期,受突厥托付的刘武,在绵山却舒谷、独锁原之战中惨败,回到唐朝,为辅佐李世民实现“贞观王朝”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绵山地区活动频繁,留下了“点将台”、“亭灵巷”、“马炮泉”、“马佩石”等痕迹和传说。 晚年信奉道教炼丹术,被尊为“门神”。 (图文均由李凤森整理)

  查看原地址

上一篇上一篇:万古丹经王魏伯阳

下一篇下一篇:万古丹经王 魏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