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应常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度探究
常应常静:深度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路径
在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行中国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这些认识如果不予以澄清,就有可能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方向和深入进行。
有一种看法认为,研究宗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一论断并不准确、不科学,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现实。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仰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方针,这些差异自然也反映在对同一事物不同理解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出发,梳理出正确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基本原理,并且通过批判性地继承历史上的以及国内外学者的成果来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大厦。
同时,还有一种意见指出,我们应该将“批判有神论”与“宣传无神论”相结合。在笔者的看来,这两者是可以分开讨论的问题,不必强行捆绑。我们的任务是按照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对于各种各样的宗教做历史、理论、教派及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信仰者建立友好关系,了解他们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的愿望和诉求。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以利于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关于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因此,在参与这项重要的事业时,我们应该树立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需要引导得当,使得任何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的领域变为稳定与和谐之源头。而作为参与这一伟大事业的人员,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的大量理论知识,全面正确阐释党关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认真领会并大力宣传“团结合作,上尊重下”的基本原则。
此外,有些人喜欢自称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动辄就讲到“我们认为”。然而,这样做是不严肃的,因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验证是否符合马列思想。如果说某些错误已经被纠正,那么我们就不能再停留在那些过时或错误的地方,而应该用新的视角去理解,并根据新情况补充或发展老思想。这就是对经典作家言论误译误读误解的问题的一个总结。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宗教发展变化,要作实事求是评价。我国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各种信仰力量,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越是健康向上发展,就越能促进国家稳定与繁荣。但同时,也要警惕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利用,要积极引导各个信仰群体走向适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交环境,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