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大名山之旅冲虚经汤问篇与列子文白对照的奇妙融合
道教四大名山之旅:《冲虚经》汤问篇与《列子》文白对照的深邃探究
在古老的道教传统中,四大名山——华山、泰山、嵩山和华清宫,是信徒们朝拜的地方,而《冲虚经》则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它以智慧的形式呈现给人们,启迪心灵,让人得以窥见宇宙万物的奥秘。汤问篇中的哲理,如同星辰般璀璨,它指引着我们追寻真理的道路。
【1】商汤向夏革询问:“古代是否存在万物?”夏革回应:“如果古代没有万物,那么现在又怎能拥有?未来的人将会说现在没有什么可拥有,这样做合适吗?”商汤接着提出了问题:“那么万物之间是否有先后之分?”夏革回答说:“万物终始无极限,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开始或许就是终结,终结或许就是开始,我们怎能知道它们的头绪呢?我所看到和了解的事外面,还有我未曾知晓的事前;这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商汤进一步追问:“上下八方是否有尽头?”夏革表示不知道。商汤坚持求解,夏革再次回答:“看不见边界的地方,没有极限,看得见边界的地方也没有尽头,我怎么能确定呢?但在看不见边界之外,又看不到更无边际,在可以触及的事中,又无法触及最远处。我根据这一点知道事实上并非真的无极限,但却不知其为何时真正达到极限。”
【2】随后,商 汗继续询问:“天地间存在巨细与修短吗?或者它们彼此相似又不同吗?” 夏革回答说,“渤海东面的某个地方,无论多远,都有一座巨大的壑谷,其下无底,这里被称为归墟。在这里,有五座名叫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的大山,每座高低延伸三万里,其平顶区域九千里相连。而这五座大山之间七万里的距离,却被认为是邻居关系。这五座大山上的建筑都用金玉建造,而飞禽走兽都纯洁如一。树木生长繁茂,每种果实都带有独特滋味,即使食用也不老化,不死亡。这片土地上的居民都是仙圣级别的一类,他们每日夜间便能够飞来飞去而不可数。但是这五座大山并不固定在地面,它们随潮水波动移动,不断变化。而神仙们因这种情况而感到不快,便向帝王诉苦。帝王担忧这五座大 山可能会流到西方,最终失去众多仙人的居住地,因此命令十五只巨鳌抬起首部作为天柱,以防止它们移动。此举持续了六万元年之后,这些峰才稳定下来。但龙伯国的一位巨人仅一步便跨越了这些峰,并且一次钓鱼即捕获六只鳌鱼,将其背负返回自己的国家,从骨骸中占卜吉凶信息。
然而,当伏羲和神农时代来临时,该地区的人口仍然高达几十丈。而从中国往西四十万里的僬侥国,则只有人口身高一尺五寸。在最北端,有一个小镇叫净人,他身高仅九寸。在荆州南侧,有一种冥灵树,它需要成长500年才能开花落叶,而上古时代有一棵椿树竟然要8000年才开花落叶。一种名为菌芝的小植物则是在朝霞升起时长出,在暮色降临时消逝。而春秋两季,都有的蠓蚋虫,因为雨水而产生,一旦接触阳光就死去。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个世界,我们如何识别其中所谓“巨细”、“修短”以及“同异”的概念?
通过以上对话,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冲虚经》与《列子》的智慧,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宇宙间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奥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一直以来都对这些文献充满好奇,并不断探索他们蕴含的心灵启示和知识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