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道教三大创始人灵位展品
我先是想起了王兴理道长,一个在1932年1月6日出生的河北塘沽人。他于1960年选择了华山王母宫作为他的修行之地,那时候他还是个初学者,师从庞法山道长。接下来,他在1960至1986年的二十六年里,一直住在眉县的汤峪远门口老君洞。这段时间里,他深入学习和实践道教的知识。
到了1987年,他又搬到了眉县钟吕坪老君洞继续他的修行。在1989年,他前往北京白云观,在那里接受戒律,并得到了名为王理仙方丈的高僧的传戒。此后,他便有了新的名字——治道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1997至2010年间,王兴理道长定居太白山太白庙。在这个时期内,他还曾被辽宁千山五龙宫请去传授戒律,被视为八大师之一的引请大师。最终,在2011年的7月1日,这位伟大的道士羽化归去了。
一生中,王兴理道长致力于宝鸡市、眉县地区对道教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得到了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们资助他修建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前的石桥,还帮助收回了太白庙产权,为当地重振 道教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支持。
此外,我还记得他对于青年学子的关心与指导。根据一些记录显示,当时社会上关于 道教的一些规定并不严格,有些传承成了形式主义,而真正意义上的修炼却不够普及。因此,对于这些问题,王兴理道长持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有位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经评价过这位伟大的宗师。他形容 王兴理 道长是一双炯炯有神丹凤眼所托,而那张国字形脸庞更是让人联想到古代圣人的面貌。此外,还有那对适中的耳朵、一挺直鼻梁以及周正口型,都给人一种仙风术气之感。而且,每一次开口都伴随着乌黑发亮发髻,以及飘拂三绺口须,让人感觉到健康养生的内涵;身材矫健,以十方云鞋配上海青色布袍,更增添了一丝仙气焰燎的情趣,使人仿佛面前站着的是降世凡间的一位高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