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真人关尹子道德境界的人物代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被低估了。道教的河上公、关尹子都是被低估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计算被低估指数,关尹子大约排在第一位。
《庄子·天下篇》记载:“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代道术之士,如关尹、老聃,都曾听到这股风气而欣赏它。在《庄子》中,关尹和老聃都被尊称为“博大真人”。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提到,老子的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周朝末年,他见周朝衰落,便离开了。他来到了关地,被当时的官员关令尹喜所请,让他留下来著书。这便是老子的著作上下篇诞生的故事,其中包含五千多言关于道德哲理。
然而,在正史《史记》中,关令尹喜并非真正姓氏中的“君”,而是因为他担任过一位名叫“文始”的职务,这个名字后来就与他混淆起来。不过,由于先秦文献常将职务与名字相结合称呼,所以世人对他的确切姓氏已无从考证。
除了作为文始真人的身份外,关尹又被称作关尹子或简化地说成是由一个叫做老子的智者授命写下的经典。因此,在后来的道教传统中,他也被尊奉为文始真君。在汉代的一部名叫《汉书》的文献里,还记录了一部名为《關尹子》的九篇作品,它们详细阐述了有关道德和宇宙论的问题。
尽管这些资料表明古代学者对其思想持高度评价,但现存最早完整版权版本是在宋代之后才出现,并且可能存在误传。此外,《列子》、《庄子》及其他先秦典籍都提及过他的思想,比如如何达到超越欲望、保持内心清静,以及不受世俗束缚等观点。而这些思想仍然影响着今天许多哲学家和宗教学者的思考。
由于其深邃的思想和修炼方法,使得古代隐士对他怀有极高敬意,并认为他掌握着人类精神世界最精髓的一部分,即使现代研究者依旧难以完全揭开其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