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能否将道家学说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在甘肃天水市出生于1936年的任法融道长,自幼丧父,他是家中三兄妹中的最小者。外祖父为清末秀才,对儒学颇有研究,其父亦通读四书五经,并常阅读佛、道教经典。1952年,任法融在陕西龙门山偶遇道士,一心向道,从此投身于学习与修炼之中。
任法融的师傅是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他精通斋醮法事及韵律,但任法融并非只注重这些表面的仪式,而是深入探索了道家的哲理和实用性。他认为,修炼不仅能延年益寿,更能帮助人们理解宇宙和万物的变化,以及对社会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1955至1958年间,任法融利用农忙时光研读《老子》、《南华经》等重要文献。在这段时间里,他从师梁宗和道长学习儒家四书,并将其与道教结合起来。这份知识储备后来成为他未来著作的基础。
1964至1966年期间,任法融深入研究《道藏精华录》,通过这些高人对《老子》的注释,他的视野得到了大大的拓宽。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寺庙被迫关闭,许多僧侣遭受迫害。尽管如此,任法融仍坚持在楼观台与同伴们一起种地谋生,这段艰难岁月让他更加珍惜自由信仰。
1978年之后,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楼观台重新归还给了当地社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任法融致力于筹集资金、招募工人以维修寺院。此同时,他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撰写关于《老子的》注释,最终完成了一部名为“《老子》释义”的作品,该书由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除了这一作品之外,还有其他三本著作:一本关于养生的秘诀,“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二本解析黄帝阴符经及素书,“黄石公素书释义”;以及最后一本解析周易参同契,“周易参同契释义”。这些作品均已出版,是他对传统文化的贡献之一。
1984年,被推选为楼观台监院后,不仅管理宫殿事务,还进行正常宗教活动,与政府部门协调政策,同时培养新进弟子并带领他们进行农业生产,以保证宫殿自给自足。此外,他还负责接待来自港澳台及国际知名人的访问工作,使古旧楼观恢复了往日风采,并成为了当今神圣地方的一面镜像。
由于他的爱国爱教、虔诚信仰以及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周至县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声誉,也受到众多朋友的尊敬。1985年,被选为周至县政协委员,在1990年代担任过省级职位,如省政协委员及县政协成员等。在2005年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国 道教协会会长兼中国 道教学院院长,此外还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十届民宗委副主任等职务直到2015年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国 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