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道教名人博大真人的关尹子道教的智者关尹子的博大历史的见证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因种种原因而被低估。道教中的河上公和关尹子便是这样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计算被低估指数,关尹子的确实名列前茅。
《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这正是古代道家的修炼思想。在《庄子》中,关尹子甚至被认为排名老子的前面,并称之为“古之博大真人”。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记录了老子的故事:老子修行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住在周朝末期,他见到周朝衰败,便决定离开。这时,他到了关地,关令尹喜对他说:“你要隐退了吗?我让你著书。”于是老子写成了《道德经》,总共五千余言,然后离开,不知其所终。
在《史记》里,被称作“关令尹喜”,这是唯一一位接受老子的衣钵传人的人物。
然而,我们必须纠正一个误解:关尹并不姓关,而“尹”只是周代的一个官职名称,所以他的职务才叫做文始真人。至于他的姓氏,则已无从得知。而关于“喜”这个名字,在先秦文献中,将官职与名字合并使用是一个常见现象,如帝尧、巫咸、轮扁、匠石等,这也是汉代讹传导致人们错误地将其理解成姓氏。
由于老子的西行使得《道德经》得以流传后世,其功不可没,因此后世尊称他为文始真人。文始,即文明之始,也就是说他掌握了最早的知识和智慧。
關於關諴子的主要思想,可以見於先秦典籍如《列子》、《莊子》、《吕氏春秋》的記載。他主張建立常無有的原則,用太一來領導萬物,並認為應該遵循濡弱谦下的原則來對待萬物。他說:“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古代學者對關諴非常推崇,他們將其視為道家最高境界的一部經典。在東晉時期的葛洪評價此書時說:“方士不能達到的,我們先儒未曾提及,這可以上望卻難以攀登,這可玩味卻難以持有,這可當鏡照自己卻難以思索,這可用符箓傳達却難以言表”。
關諴不僅在莊子の作品中獲得高度評價,在百科全書般的大作——《百字全書》(或稱「百卷全書」)裡,《關諴子》的位置也排在與「仁義禮智」的五經相並肩後面,可見其書份量巨大。
關諴的地位如此崇高,在道教裡常與 老君一起奉祀。他被尊稱為祖師,是內丹派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以 《無上妙法文始真經》(又稱 "_No Above Excellent Taoist Canon of the Origin") 為核心理論。此派強調虛無為基礎,養性為宗,不講求炼精化氣,更不講究藥材火候,只要能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即达目的,被视作修仙最高境界,因而内丹仙学中有着“文始派最高,大阳(重阳)派最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