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华净心静思敬畏自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佛教事业的蓬勃兴旺。然而,这一繁荣景象也伴随着商业化问题的出现,如有的寺院虽香火盛,但道风衰,信众多而正信失。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佛教本质和社会功能理解出现偏差。
我曾提出了“三境”说,即“净、静、敬”,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为净,寺院应保持干净清洁,如同净土一般,使人在此获得身心的清凉与宁静。然而,有些寺院环境杂乱,高香大蜡,不仅污染空气,而且违背了佛门之初心。在文物保护单位中,更需注意这一点,以免损失巨大的文化遗产。
二为静,寺庙不仅要干净,还应安静幽雅,让人感受到轻声细语的传统。这与现代热闹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些喧嚣往往是由旅游经济所驱动,与宗教修行精神相悖。
三曰敬,是尊重和虔诚的心态,无论是求得富贵还是健康,都应以恭敬之心进行。在一些地方,由于迎合追名逐利的人们需求,一些寺庙变得俗世味浓,不再关注破除我执,而更多地助长贪嗔痴。
因此,对于出家人来说,要重视学习经典,加强戒律修持;对于信众,也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佛教,从而提高其素质和层次。政府部门以及各寺庙宫观住持僧道长们应该把它们定位为信仰者敬心表达、静心修养及自净心灵的地方,而不是简单观光旅游场所。这有助于避免过分商业化现象,并促进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同时也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