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文静心以养神净意以修身佛门应静净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佛教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然而,这一景象伴随着商业化问题的出现,使得部分地区虽香火旺盛而道风衰败,信众众多但正信失散,梵刹兴盛而佛法微弱。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佛教本质和社会功能理解出现偏差。
我曾提出了“三境”说,即“净、静、敬”,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首先,“净”,寺院应保持干净整洁,如同佛国净土一样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体验。现实中,有些寺院环境杂乱无章,大量燃烧香烟污染空气,这是不符合佛门清洁要求的。我认为应该禁止大量燃烧香烟,并且推广文明进香,让信众明白,只要心诚,用心供养即可,不必过度铺张浪费。此举不仅能保护文物,还有助于维护寺院的安全。
其次,“静”,寺院应保持安静幽雅,如同修行之地一样让人感受到身心放松。但现今许多热闹的地方都成了旅游景点,商业活动充斥其中,让人感觉如同“道场如商场”。这是因为近年来一些地方将宗教搭建成旅游资源,以此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增长,但这与传统清修之地的意义背道而驰。
最后,“敬”,尊重和崇拜,是一切宗教行为的基础。然而,现在很多地方把追求名利和物欲作为核心价值,而不是破除我执、引导人们向善。这导致了许多寺庙变成了追求金钱和升官的人们聚集之地,而非真正寻求智慧和精神慰藉的地方。
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这些弊端,将寺庙定位为信仰者的敬心表达处、静心修养处和自净心灵处,而非观光旅游场所。这是避免当前过分商业化现象并确保宗教健康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中,我们应该让社会大众在寺院感受到博大的中华文化氛围,同时坚守本位突出信仰价值,正确引导信众理解教义规则,从而发挥宗教在提升道德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