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道家两鼻祖之体玄先生潘师正实乃古代武学中谁人不晓

道家两鼻祖之体玄先生潘师正实乃古代武学中谁人不晓

在南北朝至唐初的时期,佛教的兴起引发了与本土道教的激烈冲突。茅山上清宗作为首当其冲的一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上清第九代宗师陶弘景亲受佛戒,以求生存,到第十代宗师王远知获得唐高祖、唐太宗的信任和重视,并使得李唐王朝确立道教为国教,道教才逐渐站稳脚跟。在这个背景下,上清宗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担负起承前启后的重要责任。

潘师正(586—684),字子真,是贝州宗城(今河北广宗县)人。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在隋朝曾官至通州刺史,而他母亲鲁氏则以善言名理著称,她曾口授给潘师真《道德经》。年轻时丧母,潘师正便在母亲墓旁建庐,以至孝而闻名。

隋大业年间,当时著名的茅山上清道士刘爱道见到了潘师正,对他产生了极高评价,将他比喻为“三清之骥”,认为他是能担当弘扬大业的人物。尽管刘爱道非常喜欢潘師正,但由于当时王远知受到隋炀帝的大力尊礼,他劝说潘師正去学习于王远知门下。这次相遇成为了 潘師正在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他的学问和修养开始走向深邃。

随后,潘師 正与刘爱道一起前往嵩山双泉顶隐居,不久又迁往逍遥谷,这里成为他的修行地所在。他二十余年的隐居生活极其简朴,只吃青松涧水,无欲无求,与世隔绝。但即便如此,他也被唐高宗召见多次,并对他表示了极大的尊重和礼遇。在一次召见中,当高宗询问他的需要时,潘師正在回答:“茂松清泉,我所需,此中不乏。”这番话深深打动了高宗,使得后来还专门敕建崇唐观并改嵩阳观为奉天宫,以及特开仙游门等。

此外,在永隆二年,由于再次被请入东都金阙亭进行对谈,大帝对三洞、七真的奥义有着浓厚兴趣,而 潺師 正一一作答。此举不仅赢得了皇帝的高度赞赏,还被赠予“天师”之称,并设立宏道神坛及元元观。而这些记录也由 潺師 真整理撰写成《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流传于世,为后世留下宝贵文献。

尽管受到皇帝的殊荣,但仍旧保持着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当有人提议要接待帝国使者时,他坚持拒绝,因为这样会惊扰灵岳。这份坚守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态,让人们更加敬仰他的境界。而最终,在永淳元年六月十四日沐浴书青符置汤中曰:“终身净也”。就在几天之后,即十六日云气覆庭羽化升天,一生九十八岁,被追封太中大夫谥号体玄先生。他的学生们如韦法昭、司马承祯、郭崇真等,也都取得显赫成就,对盛唐时期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签:

猜你喜欢

玄学经典语句 太极图说中的宋...
在中国哲学史上,宋代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鼎盛时期。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如王充、张载等人对宋代的文化与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图像和象征性的表现形式中,...
道家相信的句子 将军的暴击公主...
在一个遥远的古代王国里,传说中有一个强大的将军,他的名字叫做李明。李明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品格闻名于世。他曾带领大军征服了无数强敌,为王国平定了...
名词解释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静与动无为与有...
静与动:无为与有为的轮回 在宇宙间,无数生命以各种方式生存,展现着不同的行为模式。有些生命体似乎永远处于休息状态,而另一些则始终忙碌不息。这两种生活方式被...
道教大彻大悟的10精美句子 释放潜能实践道...
道家的养生哲学 道家学者提倡的养生之道,不仅仅是为了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在较高的精神状态下生活。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万物以己为刍狗”,强调了与...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