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道家故事及其哲理中的天然道观探秘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鼠相,执刀。在明代时降生在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名叫卢熙,也叫卢秘,字公暨。深谙经史之学,博览群书,无所不精,以文章、书信、笔记著称,被推荐为睢州同知(今安徽省睢县一带)。当时,中原刚刚平定,但饥荒频发年年重现。面对百姓的困苦,他主张休养生息,不愿意给他们添堵。
正值御史奉命搜罗旧军籍的人充当工役的人数达到千余人。他以公文下达募集催促睢州交出这些人。卢秘则采取了巧妙的策略,让百姓自行申报,只是拿了几名户籍上有军籍记载的人充数。这一做法激怒了御史,他扣留办事官吏,并逼迫睢州交出千余人来。当地官吏都感到恐慌,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紧要关头,卢秘挺身而出,说:“我是管理百姓的官吏。如果百姓散去,我这个官吏还能管理谁呢?”他亲自前往御府说明情况,说如果硬性摊派赋役,那么百姓会四散离去,只剩下他一人。他甚至提出自己愿意替代这些老兵承担赋役责任,这才让御史不得不放弃他的提议。
卢秘在任内因病仙逝,其家境贫寒到连举行丧葬都难以为继,最终由官府出资安葬。在送别他的路上,无论是地方上的高级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纷纷落泪,为他送行的情景十分壮观。此时天空突然阴沉下来,一场大雨倾盆而至,但这一切并未阻止或分散那片拥挤道路上的人们,他们齐心协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为即将离开他们的一位慈悲和英勇的大将军致敬之上。这一幕,无疑成为了一段历史上的感人的佳话,它传颂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以及一个敢于担当、为了民众利益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