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老子道德经感悟中的天然道观奇遇
福州的摆塔文化:老子道德经感悟中的天然道观奇遇
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中秋佳节的到来总是伴随着一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明嘉靖年间便有了一个独特又迷人的习俗——中秋摆塔。据说,当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为了庆祝,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排列成高大的宝塔模型,以此来表达对英雄将军的敬意和欢迎之情。这种活动不仅在清代流行至今,还被称为“摆塔”,其意义既在于显耀财富,也承载着尊崇祖先、庆祝节日的情感。
裴仙宫,是宋代治平年间建造的一处重要道教圣地。在明清时期,它成为举办摆塔活动的地方。而随着改革开放后,裴仙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的大力推动下,这项传统民俗得以延续至今。每当中秋佳节临近,裴仙宫便会组织一系列传统摆塔活动。在空旷房内搭建起几张桌子,每张桌子的高度逐渐递减,最突出的那张紧靠墙壁,而其他桌子则依次排列其后。
这里面所展示的是孩子们心爱的小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以及精致的小椅子、小桌子等。这一切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布局。一开始,一座七层到十三层不等高大的铁皮或木板制成的宝塔作为整个展览区最亮眼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宝塔放置各种各样的摆件,如泥塑弥勒佛、八仙以及天女散花等。而这些小巧精美的小偶人和打旗扛凉伞吹喇叭抬轿子的组合,则分置左右,使整体布局更加协调生动。
除了这些精美的小饰品,还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通过细沙灌水再铺上稻谷,让它们自然发芽,直到中秋前夕长出两三寸高的地秧苗,为整个展览增添了一抹生机与希望。这也象征着五谷丰登,对农耕社会来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寄托。
过去,“摆高”还意味着步步高升,现在它更是承载了多福多旺的心愿。此外,在疫情期间,裴仙宫还特别为医护人员设置了专门区域,用以向那些默默无闻但奋战在第一线的人员致敬。这场风雨之后,我们更应珍惜并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民俗,不断创新,同时保持其原始纯粹的情感内涵,让这份爱国主义精神和生活态度得到世人的认可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