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道教步虚仪与五雷诀口诀之考以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为核心的物品研究
东晋末年,古灵宝经《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备受国际道教学界关注。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该经所阐述的“步虚”仪式,对中古道教斋醮仪式演变产生深远影响;二是作为中古文学重要文体形式,“步虚词”的最早形态提供了实例;三是在敦煌本《灵宝经目》归属问题的讨论。
陆修静在《灵宝经义疏》中,将古灵宝经划分为“元始旧经”和“新经”。小林正美提出,根据神灵尊崇和是否有“三洞經书”观念,将古靈寶經重新分為由葛氏道派創作的“元始系”和由天師道創作的“仙公系”。學者們對於該經歸屬有三種看法:按照敦煌本現有的分类,或依照「元始系」與「仙公系」的標準。
從「步虚」儀式起源來看,《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虚章》的核心教義思想與「元始旧經」完全一致,因此應屬於最早問世的一批「元始旧經」。這部經典詳細叙述了大羅天玄都玉京山七寶玄台紫微上宮,並包含了多首讽誦之詞,如《洞玄步虚吟》十首、太上智慧經赞八首等。此外,該經最後部分專門叙述葛氏道派自葛巢甫至葛授上清三洞太真道經的過程。
小林正美先生提出的「元始系」與「仙公系」分类法,其标准包括对待最高神明与创作时间及作者背景。然而,這些標準並不完善,有学者认为该经最核心的是老子《道德経》,并非属于"元始系統"。因此,该经原本属于"仙公系统"而非"元始系统"。
我们认为,要判定《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虹章》的真正归属,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该经最核心的教義思想,以及它在古靈寶系列中的角色和使命。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什么是道教中的“五雷诀正确口诀”,以及它如何与这个文本相联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个口诀实际上是一种修行方法,是指在修炼过程中应注意到的五个方面,这些方面分别代表着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心理状态、气候变化、人性的光明黑暗、生命活动以及宇宙间空间与时间关系等。这五雷诀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认识,更体现了人们对于宇宙秩序追求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结来说,《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虹章》的分类归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对历史文献解读、宗派信仰体系构建以及文化内涵挖掘等多个层面。在研究这部著名的 道教文本时,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其内容,并且结合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来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其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