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正道教创始人之体玄先生藏于古籍之物品中
在那遥远的中岳嵩山,钟灵神秀之地,潜藏着一位道教创始人的传奇故事。前有寇谦之,他驻足嵩山三十年,开启了一代教风,为国师自封,使得新天师道传遍北方。在他的影响下,不仅皇帝皇后都曾亲临其境探讨道教,还有人认为他与国师无异。
然而,在潘师正的出现后,这一切又迎来了新的篇章。他驻足嵩岳五十年,扇动了茅山宗风,使其传播到天涯海角;连皇帝皇后也驾临嵩山,以询问道教之事。这位潘师正,与寇谦之结局迥然不同:寇谦之一死,其新天师道便迅速销声匿迹,而潘师正则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关于潘师正,我们知道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的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是一家世代官宦的子弟。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特质,如脚上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等奇特之处。随着母亲去世,他更加投入到了对《道德经》的诵读和学习中。
大业年间,当刘爱道来到此地时,他们相遇并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当面赞扬潘師正说:“三清道上奔驰良马,只有你能驾乘。”而刘爱道却带领他前往洛阳,让他成就更大的目标。
随后,王远知在炀帝征高丽时被召见,并且让王远知居住于玉清玄坛。王远知向刘爱道举荐潘師正,并度为 道士,将三清教法、三洞真诀、以及灵宝法赐予他。 潘師正在这里修行精进神速,最终成为真正掌握这些法术的人物。
当王远知预感到隋朝将要结束,他请辞回归茅山,并命令潘師正在北方大力发展茅山宗的事业。此时,又有一人名叫刘 道合加入他们,一同隐居于双泉岭嵩阳观。此间,潘師正不仅研习多方面知识,还进行内外丹法和呼吸吐纳练习,以期达到仙境。
最终,在唐高宗的召见下,他拒绝制作佛书,但以“吾所需者,即松清泉矣”回答高宗,此言甚具哲理,也表明了他的志向是独立不羁。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对于这个身处深邃峡谷中的男人来说,无疑是充满智慧与光芒的一生。但即使如此,有些事情似乎只能留给历史去解答——为什么才华横溢、拥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却无法避免宿命般地走向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