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发源地探究数据揭示历史足迹
摘要: 客家文化网,深入了解客家风情!你看,那人又在“搭脚头”了!在客家乡村,经常能听到这个俗语——“搭脚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啊客家人常用它来形容某人逢人便停下来讲话,没完没了。那“搭脚头”是怎么来的呢?
“脚头”一语对于90后的年轻人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是干过农活,修过农具且上年纪的人都会知道其意思。在过去,客家人常常把一些上好了锄头柄的锄头,称为“脚头”。,“搭脚头”的真实含义,是把旧锄頭或坏锄頭交給铁匠翻新成好锄頭,這個翻新的制作过程就叫做“搭脚頭”。
送旧锄頭去翻新的铁匠,你問他去做什麼?他也會說:“去搭脚頭。”而幾十年以前,鐵匠下鄉找活干,在村口三岔路口搭建作坊,人们习惯称这种作坊为打鐵寮。農家把要修理的鐵制農具都送到那里去加工或改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青年男女開始使用這個詞來形容見面聊天。據說很早以前,有一位年輕的帥氣的鐵匠,在村邊搭了一个作坊修理铸造农具。这位铁匠长得壮实帅气,手艺又高强,在本来封闭的小村庄引起了一阵话题风。
许多见过铁匠的妇女们在河边田间洗衣服、干活的时候,不断地讨论着铁匠英俊的外表和精湛的手艺,让许多姑娘听了既害羞又心动,她们想偷看这位传说中的铁匠一眼,看看是否如大婶们说的那么好看,却又怕被村里人误会,以为自己不循规蹈矩。一时之间,这些思春的姑娘们都盼着自己有机会见到这位传说中的铁匠。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也想去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铁 匠,却苦于一直没有什么机会。一次,当邻居詹婶的一把锄工具坏了,她趁着天色不晚时,把那把锄工具拿给那个青年 铁 匠修补,那个时候正巧碰到了另一个人崴了一条腿,被那个姑娘扶了一把。之后,这个姑娘顺理成章地和张婶一起带着那把坏掉的问题工具送到了那个青年 铁 匠的地方进行处理。
期间,这个少女趁张婶跟这个青年 铁 匠说话时,不小心多次瞥向那个少年,他真的长得非常英俊,而且他的声音让她感到特别安心。她心里暗自想,这个人真是太好了,就这么几句话,他们两个已经完全互相吸引。
回到自己的房间后,这个少女整晚都无法入睡,因为她的心里充满对这个少年无尽的情感渴望第二天清晨,她立刻决定再次前往那儿,并且每天都去了,每一次都是带着不同的理由,但实际上她只是想要再次看到那个人。而当别人口中提及此事时,都会笑呵呵地说:“你天天都不回家的吗?这是‘搭脚’!”从此以后,“打底板”这个词就这样变味了!
现在破旧工具通常直接扔掉,而不是像往日那样通过花费时间与金钱将其重新利用。但尽管如此,“打底板”的故事依然成为一个美好的记忆,它代表的是那些简单而纯粹的人际交流,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发生更多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