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时节养生之道须谨记修身修心修行于自然之中寻求天然道观中的道教文化以应对气候的变化
秋季三月,万物经过夏日的滋养后,已经进入了成熟盛期。天阳之气渐降,地阴之气清肃。风声急切,地气明亮,是时候顺应秋天的气候,有所收获,让内心充实而平和。此时宜静心修身,以养生之道为基准,不随意外出,以免感受寒露。
人体与自然相应,其生长发育依循四季之法。在秋季,人们应顺其收敛、清肃之气,而非像夏日那样热烈奔放。若在此时心志躁动,不能恪守规律,将助长秋令中的刑伤、急切之势,如同火焰上升,使心神不宁,更损及肺脏。
因此,要使心志安定,便需缓和秋令中的刑伤之气。这可以通过反其酷热外散精气,而顺其收获敛降的原则来实现,即收敛精华,使秋天的气调和。
人的精神若是过于浮动,便欲炽烈;炽烈则会伤害和谐的呼吸,这样秋天的空氣就无法保持平衡。所以必须顺应秋天清肃而下降的命运,为自己的身体做好准备,与大自然协调一致的心态便可达到这一点。
《月令》记载,在立秋时节,我们应当注意到凉风吹至、白露降临以及寒蝉鸣叫等迹象,这些都是春分后的变化标志,也是我们调整饮食起居习惯以适应当时节温差的一种信号。而且,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植物生长或变色的现象,如鹰祭鸟、禾苗登根等,都反映了大自然对时间周期性的响应。
西方白色与肺相关联,它开窍于鼻孔,与金相似,因此在治疗中使用辛味也是一种常见手段,因为辛味能够帮助肺部宣通。如果辛味过度使用,则可能导致皮毛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整体健康。
然而,如果违背了金色的清洁和收敛原则,那么太阴肺经就会失去宣达肃降水液的情形,上焦(头部)将出现满闷感。当夏日炎热未能得到解除,而到了 秋季又出现低热或者交替出现高低温度,这通常被称为痎疟病症。在湿润的地面上,当湿气占据优势并且冬水更加强盛,那么咳嗽疾病更易发生,因为水性干燥肺部,从而引起咳嗽。
因此,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古代医药学中,对待五行元素(木火土金水)的平衡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其中金属元素代表着金色,就如同金属的声音一样坚硬,但同时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