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修仙之谜道长道长你说道为何要生万物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修仙之谜道长道长你说道为何要生万物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道教的根本信仰,深植于大道之本。在这传统中,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语是“道生万物”,或许更为精准地表述为“万物由道而生”。然而,有一位修仙者曾向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道为什么要创造万物?这个问题在初听之下似乎颇具荒谬性,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将这种观念视作自然而然、无需质疑的真理。《道德经》中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揭示了这一过程,从最基本的一至出发,演化成阴阳二气,再经过和合生成和气,最终孕育出天地与众多生物。这似乎是一个自洽且不容置疑的宇宙论。就如同现代科学中的大爆炸理论,我们询问宇宙起始点何以爆炸,这种反问似乎为“道”的创造提供了一种解释,即一切皆是自然演化的一部分。

然而,这个问题其实指出了思考上的误区——“道”并非某种具有生命力和繁衍功能的实体,它是一种比喻,是将“道”赋予生成万物的过程与生命产生之间的一种抽象联系。这里涉及两个关键概念:

什么才是真正的“道”?

“道”如何孕育出万物?

探讨第一个问题确实存在困难。《 道祖传世五千言》虽然涵盖了广泛的话题,但核心思想仅两字:“德”与“达”。在古人的理解中,“德”即外在表现形式,而“达”则是其内核。在今天,我们说一个人是否有善行,是否符合时代价值观,则可以称他有着一定程度的内心涵养。而悟到、修炼此事,也必须从行为入手。这正基于对“何为‘达’?”的问题的一个尝试。

《 道德经》中描述,“ 道”的存在既似明显又仿佛不存在,其名曰强名谓之“. 这意味着它既不是我们的日常感知范围内的事务,也无法用语言完全捕捉其本质;它既没有实际形态,却能被人体悟到一种不可见不可闻但普遍存在的事实。此刻,对于问责“我该如何定义‘达’?”,古人已经给出了清晰答案:

虽称作为存在,但它并非具体事物,所以只能领悟,不可占有。

与现存事物不同,它是一种抽象形态,因此称之为虚无。但这个虚无并不独立存在,只是在依赖于现存事务中的否定状态。

因此,“有”的确实是一切物理世界的事业;而缺失(虚无)则是个体悟层面的东西,并不具备物理性质。(毕竟,任何材料都是一种类型性的拥有)

综上所述,可以明白,无中生的概念即使是生成也不是诞生的意思,而是一个不断变化、转化过程中的状态表达。不妨简单理解男女结合生成孩子、一粒種子长成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照耀下投射出的影子,这些都是从一个有的基础上再次产生另一个新的东西。一颗孩子与父母间虽同源却各异,一株植物与原先種子的关系亦然。一切都遵循不同的生成规律,同时又包含前后相继不断变化的情景。这样的关系就是我们说的"得"(或者说"得"),也是通过这个方式去追求那份无法看见摸到的东西来彰显自身身份也是修炼的一部分。而这样做,将哲学思维融入日常生活,让短暂的人类历史变得充满意义。这便是我提出命题'我应该怎么样才能像你一样'?的问题所在。

标签:

猜你喜欢

念九字真言会出现神通吗? 攻他提前发疯了...
我怎么就被你骗得这么彻底?每次和你在一起,都像是在玩一场无形的游戏,你总是那么机智,总是那么巧妙地操纵着局势,让我完全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记得那天...
道法自然和宁静致远 悟在天成的理解...
咱们聊聊“悟”字背后的故事。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们去理解和领会,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比如说,“悟在天成的理解”,这句话听起来很哲学,但其...
道家学说形成于什么时候 无为之境不为而...
在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有着一条被众人所忽视的道路,这条路并非用石砖铺就,也不是用铁轨连接,而是由无数个小小的选择和行动构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
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的区别 无欲则刚内心的...
无欲之源:自我认识与价值观的修正 在探索无欲之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们的心理需求、情感诉求以及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渴望,都...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