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说大道至简福州的摆塔文化探秘天然道观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文化与中秋节的交响
在那个明嘉靖年间,福州迎来了戚继光凯旋归来的大好时刻。百姓们为了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活动——中秋摆塔。这一习俗据说始于那次欢聚之夜。当时,家家户户都将贵重物品摆放在门口,以此来表达对凯旋将士的敬意和欢迎。在老福州,这里的寺庙林立,因此人们选择模仿古代塔楼,将这些宝贝摆放在窗台上。这种盛况,在清朝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施鸿保在《闽杂记补遗》中记载:“每当中秋佳节,一切家庭都会供奉泥塑、宝塔等,色彩鲜艳、雕刻精细,不仅有小巧精致的小型模型,也有高达七八尺的大型模型,每个层级都装饰着灯笼,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光芒。”
随着时间流转,“摆塔”不仅成为了一个传统习俗,还融入了对祖先的一种尊敬,以及庆祝节日气氛。它既是一种“显摆”,也是向往美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
裴仙宫:传承者与守护者
位于福州的是一座名为裴仙宫的道观,它建于宋代治平年间,并且在明清时代经历了辉煌时期。在这个时候,“摆塔”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而到改革开放后,这些传统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每当中秋佳节到来的时候,裴仙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就会组织团队,为大家带来这项珍贵而独特的民俗体验。他会指挥大家搭建桌子,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开始布置这些玩具和其他物品。最重要的是,那些高耸入云的地面模拟模型,如薄铁皮或木板制成,有时能达到七至九甚至十三层,这些都是展示家族繁荣昌盛的一个标志。
除了这些地面模型,还有一系列精美的小玩偶,如泥娃娃、瓷塑人物动物、小巧刀枪矛戟等,都被放置在木架上。而布置它们的时候,则遵循一定原则,比如大件放在前,小件放在后,以确保整体协调性。此外,每个桌子还要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用沙水稻谷发芽,就像生机勃勃一样,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寓意五谷丰登。
从过去意义上的多福多旺,现在这项活动不仅纪念戚家军爱国精神,更代表步步高升;同时,在疫情期间,人们还特别向医护人员致敬,他们是我们最需要的人,是社会最关键的人群。而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