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只承认孔子的78代北冥鲲化大鹏的神秘之谜探索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
国家为什么只承认孔子的78代?北冥鲲化大鹏的神秘之谜!探索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
在中学时期,语文课本中最难忘的一篇文章便是《逍遥游》节选。文中讲述了一只巨大的鲲,它要乘着六月海风扶摇直上,蜕变成能够遨游九天的大鹏鸟,并飞向南冥。这是南华真人开篇给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也是导出真人逍遥思想的引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南华真经·逍遥游》
老师把大鹏鸟比作了人生得志的象征,告诫学子们要学会“培风”,要在平常的时候懂得付出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赢来鲲鹏之化。在浪漫主义情调中,对于整日积压在课堂书本中的学生来说,有朝一日能做一只自由飞翔的大鹏鸟,这几乎是一种充满了理想。
然而,当笔者开始学道、修道,并重新读过祖师的经典后,便产生了一些反思:鲲为什么要从北冥飞向南冥?
其实,祖师不只是写了一则浪漫的寓言,更是在文中讲说了非常鲜明的修行道理。要论述这些道理,我们首先需要把鲲鹏之化的故事分条理顺一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里说明鲲原本是居住在北冥的大鱼,而它想要去到另一个地方,那就是南冥。
虽然祖师没有直接点明,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它需要通过一种转变,即从生物体型巨大的水生动物变成可以翱翔九霄的大鸟。
从北冥到达南方不仅仅是一个形态上的变化,还涉及到了时间和空间跨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脱。
以上便是《逍遁游》开篇只用两三句话就写完的一个小故事主旨。这段文字虽小,但包含深远意义,要解决“鲲为什么要从北汾飞向 南汾”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考虑是否还有其他含义存在?
按字面解释,“北汾”指的是地上的湖海,“南汾”则指的是九天上的池水,从一个世间生命进化成天上仙真的隐喻。在此背景下,可以理解祖师为什么把这段文字写得如此磅礴且高深莫测。
可见,在浩瀚无边的地面湖海(或称苦海)中,大多数生命都被束缚其中,就像小鱼、小虾一样,他们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他们所依赖生活基础。而离开这个基础,他们就会感到困惑和恐惧,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别的地方去寻找新的希望与活力。但当它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渴望更高层次生活时,只有极少数人才会勇敢地踏上追求自由与自我实现旅程,如同那位伟大的生物—鮮—为了实现梦想而决心突破现状,最终成为那美丽又强悍的大鵬鳥。
所以说,从苦难中的逃离至乐趣中的享受,是鮮從 北 汾 飛往 南 汿 的根本原因。而這樣,又自然會提出了一個問題,那些飛遍九霄卻回望地球、曾經眼前的一切苦樂現在已經模糊不清的心灵,這究竟是什么呢?
根據 《 道德经》,真正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而是不願意擁有的東西。当你沒有欲望,你就會體驗到真正無拘束的心靈自由。那麼,一切痛苦與快樂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执着所创造。如果没有执着和欲求,当下,就是最大的无尽欢愉。你能拥有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