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刚毅无欲探索道藏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鲁有兀者王驸,以德充实,而心中无欲。形虽残兀,但精神不受影响。他被尊为《德充符》的开篇,是因为他的心境和道理与孔子相似。
从他游学的人,与孔子一样多达三千人,他们都跟随王驸学习。他对众多门徒的态度是虚心待遇,不论他们是否有所贡献,只要他们愿意学习,他就接纳他们。
常季问仲尼:“王驸虽然残废,从你游学的人比我更多。”仲尼回答说:“虽然如此,但我的弟子们都是真诚地追求知识和道德,他们没有私心。”
“立不教,坐不议”,即使在座位上也不讨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答案在哪里。“各自得而足也”,每个人都已经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必要再讨论。
常季还问:“难道真的有一种教导是不言之教,无形而能成就?”仲尼回答说:“确实如此,有些人虽然身负残疾,却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理解宇宙间的变化。”
这就是什么样的境界?这就是那些真正明白了生死转变、变化万象却又保持一致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改变自己的本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非与世俗相同,因此不会受到世俗的束缚。
这种境界是什么?这种境界,就是既能体会到万物的一致性,又能洞察万物之间的差异;既能看到所有事物的一面,又能看透它们背后的奥秘。这就是真正理解自然法则的人,那些能够超越情感、欲望和概念限制的人,他们能够看到事物本质,并且不会被表面的东西迷惑。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种境界不是通过某种具体的手段获得的,它是一种天赋禀然的能力,一种对宇宙本质深刻理解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外部世界所困扰。
然而,对于那些尚未完全了解这一点的人来说,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或难以理解。但对于那些已经通晓这些奥秘之人的来说,这不过是一般规律中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