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名道法自然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鲁有兀者王驸,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学者,他虽然失去了一个脚,但他的心灵却更加自由和忘我,因此他被冠以《德充符》的称号。
从王驸学习的人,与孔子一样多,他们都是追求真理、钻研学问的人。常季曾问仲尼:“王驸是兀者的弟子,他的学术成就与孔子的相比又如何?”仲尼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数量虽多,但他们没有像王驸那样深入人心的理解。”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这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固定的教学方式,而应该虚心地去接纳新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常季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达到这种境界。
仲尼解释说:“我们要明白的是,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也包含了复杂的哲理。而那些真正懂得这门道的人,无需言语,就能理解一切。”因此,我们不需要过于纠结于表面的东西,而应该深入到本质上去寻找答案。
常季进一步提出了问题:“那么,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仲尼回答说:“那样的修养来自于一种超脱的心态。他能够看透世间万象,却又不会被世间万象所束缚。”
常季再次询问:“那么,这种人的境界又是怎样的呢?”
仲尼继续解释说:“那种人对于生死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生死之分。即使天地覆灭,他们也不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一个状态,那里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动摇或改变。
“所以,你们认为这种人有什么特点吗?”常季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仲尼回答说,“这种人对于事物具有一种特别的认识力,他们能够看到事物的一面,同时也能够看到它背后的另一面。但他们并不迷失在这些观察之中,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只是表面的现象。”
接着,仲尼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
“如果你想要真正理解世界,那么你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偏见和执念,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更不能沉溺于过去或者未来。在这里,没有‘过去’或‘未来’,只有现在——永恒且完整的一刻。”
最后,仲尼用一句著名的话来总结这一切:
“当你完全放弃所有偏见和执念时,你就会发现整个宇宙都是一片混沌,没有任何区别。你会意识到每个存在都是一部分整体,每个事件都是宇宙运转的一部分。当你达到这样的层次,你就无法再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一切都会变得平等。”
通过这样的修炼,可以达到一种超脱尘世、与众不同的境界,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精神上的自由。这就是微信名道法自然中的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