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天成之意南华真经注疏卷六揭秘天地万物的奥义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鲁有兀者王驸,是为《德充符》篇首之人,其形虽残兀,而心实虚忘,从仲尼游者与之相若。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而门人众多,如孔子时数满三千,与仲尼同徙中分鲁国。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驸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常季怪其残形而心乃充足,不解其所谓“无形而心成”也。是何人?仲尼曰:“夫子圣人也,我直后未往耳,将以为师,而况不如我者乎?”请益服膺固其宜矣。
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与之游。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则用心独若何?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变;变化莫能胜。我视天地覆坠,无遗焉;审乎无假,不与物迁;命物化守宗本。
常季曰:“何谓?”仲尼曰:“自异见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同见视之一。”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丧,看丧犹遗土。此明我非彼,美己恶人,以此明天下,无日我非,即明天下无非,无日彼是,即明天下无是,一以贯之故能乘变任化、迎物不折。
夫若然,则且不知耳目宜生于不宜,无美无恶,则无不宜,无不宜故忘其宜。此放心道德境界,都忘义故任皆可,不得则和,都和则适旷然无不得亦不安适,此荡然处于道德境界中。
物看丧犹遗土,此极妙智,用死生变化为寤寐,以形骸为逆旅去生如脱展断足如遗土吾未见足以缨第其心。此混同万物,一于死生观事,看万象皆一,为止水照鉴,为松木凝青,为舜受正气,使众归聚唯止能止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