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无为之道的完美体现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鲁有兀者王驸,是《德充符》之主也。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於仲尼曰:王驸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王聆,外忘形骸,内德充实,所以从游学者,与孔子同徙中分鲁国。
立不教,坐不议,无言而往,无论而归。此乃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解,不以言语为依归,而以行动和心境来表达自己。
故问君何能尔?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此乃无为法则,不随世事起伏变化,而自守一贯的道理。
是故吾闻其名,以此观察,便知其非凡人所能及。此乃圣人所行的修身养性,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一致和平静的心态,不被世俗诱惑和动摇。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则嫌未能忘知而自存。这说明常季对王驸并没有完全放下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还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的理解上。
得其心以其心,此乃忘记了个人意志和知识,只是顺应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私欲,没有偏见,没有对错善恶的区别,因此能够达到一种超越一般人的状态,即使面对生死,也能够保持一致和平静的心态,不受任何影响。
得其常心,这就是最终追求的人生目标。这并不是指某种特定的行为或思想,而是指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一种超越时间、空间、个人的普遍存在感。而这种体验,并不是通过努力去获得,它更像是自然赋予的一种状态,就像松树在冬夏都能保持青绿一样,那是一种本质上的坚韧和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