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与宗教文化无为故无败的人物篇
每个国家、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孕育出了独特的节日文化,其中既有源自古老习俗的,也源于深厚信仰的。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众多。自古以来,鬼文化在国人心中似乎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对神通广大的神灵充满敬仰,对那些口耳相传的鬼魂也半信半疑或深信不疑。许多关于鬼怪故事,在各种典籍中留下了痕迹,即使现在也有作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许多流行的小说。而在众多五彩缤纷节日中,鬼节便是一道亮丽风景,是别具一格又有趣味的一种庆祝方式。
广义上讲,鬼节包括四大传统节日:上巳、清明、中元和寒衣,每一天都是向亡灵致敬的情谊。这些祭祀活动根植于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原是小秋,小秋作物成熟,这也是中国人孝道观念的一种体现,他们要向先祖报告并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目前最为普遍接受的是其来源于佛教或者道教两宗教。在佛教里,“鬼节”又称“盂兰盆”,相信供奉盂兰盆可以解救先亡倒悬之苦,即解救地狱中的受苦者。而道教则将这一天定位为“中元”,与赦罪相关,与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检查人们道德品质有关。这三官方分别负责赐福、赦罪和解厄,并且会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个重要日期进行检查,以此来决定是否赐福或降罪。
这些宗教活动与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孝道思想以及慎终追远的祭祀文化紧密相连,使得鬼节成为人们祭祀祖先及亡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过去,每当这个时候,都会举办庄重肃穆法事,请僧人或道士诵经做法,以表达生者对安康愿望,以及逝者的安息愿望。这一切,都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力永恒不朽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超脱世间恩怨并寻求精神慰藉的心态。
至今,我国民间较为流行的一项活动就是“放水灯”,北方称之为“放河灯”,南方则称之为“放水灯”。据说,这样的习俗最初源自印度,因佛教而被带入东南亚及东亚地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文事件。此外,由于阳气与阴气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上元张灯是在陆地,而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因此,“放水灯”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还承载着一种超越世俗生活情感上的意义。
尽管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鬼魂的问题认识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但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依然保留了一些古人的迷信元素,比如Ghost Festival(即我的所谓“ghost festival”的英文名称),它仍然作为一种传统節慶與文化記憶傳承下来,這既是對中國民族傳統觀念如孝悌觀念等保存,也體現了過去我們如何通過宗教活動來尋求靈魂安息與超脫世間塵埃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