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光道教三大祖师爷中的玄静先生
在唐代,茅山上清派的传统被晋南岳夫人魏华存的降传扬羲所推广,自此数百年来,其影响深远。然而,在唐代,由于多次被皇帝召见而离去的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使得经法传授断绝,散失无遗。面对这一情况,李含光决定离开京城返回茅山祖居,他搜集了大量经法,并成功重振了上清派的宗教活动,使其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李含光出生于唐高宗开耀二年的江都(今江苏扬州),他的二十一代祖父李弘曾任江夏太守,为避免王莽之乱,他迁居至广陵(今扬州)。因此,他们家族成了广陵人的身份之一。家中尊崇儒学,对黄老之术也有一定的研究,与司马承祯结为朋友。
他在十八岁时开始修行道教,并从江都的一位名叫李先生的地方长老学习。他后来移居嵩山修道达二十年,然后在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跟随司马承祯学习。在那段时间里,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卓越的见识,让 司马承祯评价他是“玉清境之客”。
不久之后,玄宗召他到洛阳询问修道的事宜,当时两人谈话非常愉快,最终让他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我见到含光,就知道司马真人仍然在世间。”这句话表明了他的敬意和认可。此外,还有关于金鼎的问题,上述问题中提到的“轻举”,指的是私心杂念,而“公正”则代表着公平无私,这也是李含光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由于他的高超才智和深厚功力,被玄宗赐予住持阳台观,并继承前辈们留下的遗志。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对茅山上的责任感,所以不久之后又回到故乡,以继续整理与恢复当地文化遗产。他勤奋地工作,不仅恢复了许多重要文献,也使得该地区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中心。
最终,在天宝四年的十二月份,被皇帝亲自遣使带着玺书前往茅山请他回京,但尽管如此,他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没有改变初衷。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受到朝廷宠爱还是遭受诸多考验,都没有动摇过他的信仰与决心。这便是历史上著名道士李含光的一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忠诚、坚定与智慧成就的典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