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念的经文唐末五代真一子彭晓传说中的智慧与神通
彭晓(?~954)是一位在唐末五代时期享有盛名的道士。他的本姓是程,字叫秀川,号称真一子,他来自西蜀永康地区。在年轻的时候,他就对音乐充满了热情,与击竹子的何五云一起表演,他们的合作非常出色。后来,在后蜀时代,彭晓通过明经考试考上了第位,并且被任命为金堂令。
据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彭晓遇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这个人教会了他了一些丹诀。之后,他自称为“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并且在县内的一个地方叫做飞鹤山修炼。他以一种特殊的手法,用篆符来帮助人们治愈疾病,被人尊称为铁扇符。彭晓能够发出长啸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像是鸾凤的呼唤一样。他曾多次被蜀主孟昶召见,对他询问关于长生久视之道的问题。当孟昶问及此事时,彭晓回答说:“以仁义治国,就像尧舜一样,那样名声显赫,将万古都保留下来,那就是长生的道路。”①孟昶听后深受启发,对他的看法大加赞赏,并将他提升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还赐予了一顶紫金鱼袋。
彭晓提倡性和命两者的修炼,以及养生学和内丹思想方面,有着引人注目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可以成仙,不仅寿命无限,而且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他认为乾坤之气,即生成万物的宇宙之力,是由阴阳、清浊构成。如果你能掌握这清阳之气,它将使你的生命得到延续,你将成为真正的神仙。而如果你只懂得浊阴之气,你就会死去,只能变成流浪鬼。但是,如果你能够用天地无垠的元气来还丹,使自己的身体变得纯粹,就可以与天地同寿,无论如何都不死,这就是身心合一成为神仙的一种方法。他要求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又要彻底放弃声色欲望,把所有贪欲抛掉,不再追求名利,要投入到灵山隐居生活中,与世隔绝,从不参加常规社会交往,只与其他修行者结交,以此作为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②
尽管面临着世人的怀疑和质疑,但彭晓坚持己见,并顺应了那个时代内丹学说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解释《参同契》这部著作时,他提供了新的洞察,对后来的道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篇文章现在还存有一些关于他的炼丹技艺,如《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在这本书中,他对魏伯阳所写《周易参同契》的上、中、下三卷进行了详细注释。此外,还有一篇作品叫做《鼎器歌》,它包含八环图解,可以帮助理解《参同契》的内容,所以被称作《明镜图诰》;这些作品都收入于《正统道藏》中。此外,还有两篇重要文章——《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以及云笈七籁中的黑铅水虎论和红铅火龙论都是研究他内丹思想非常重要的资料。
总而言之,虽然现今我们无法直接证实或验证这些传记,但它们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和长生不老梦想的一种渴望,也展示了唐末五代这一历史时期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的一部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