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筑风格探索丨燕翼围的故事十大风格与典型案例
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客家围屋——燕翼围。它始建于清顺治七年,完工于清康熙十六年,是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所建。这座宏伟的建筑面积达1367平方米、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1.45米,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
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的砖木结构方形布局。该楼共四层,每层有34个房间,共计136间房。每层环通,对角四边设有炮楼,每层均有枪眼。四周高墙都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进出,有排污孔。一楼内院还有水井,为居民提供了足够的生活保障。
2001年,燕翼围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这座古老建筑的大气磅礴,更能够感受到历经时光考验后的坚韧与力量。
然而,这座雄伟的大厦背后,还藏有一段充满爱恨情仇的人物故事。当年的杨村是个盗贼横行、民风彪悍的地方。在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荡和匪患频发,这里变得更加危险。而赖福之在逃难时遇到的无义之举,以及他为了避乱而返回家园找到的空宅,都激发了他“高筑墙,广积粮”的想法,最终决定建造一座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高大围屋。
关于“燕翼围”这一名字,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因为《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即为子孙筹谋,就像燕子翼护小燕一样;一种说法是因为对角各有一个炮楼,从上空望去,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当时殿试钦点探花周玉衡题写此名,其寓意则是在表扬夫妻恩爱如同比翼双飞的小鸟。
除了这些神秘背后的故事以外,这里的主仆情谊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部分。当时,因为金银财宝引起朋友欺骗事件,使得仆人不得不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主人安全,而主人则没有忘记仆人的救命之恩,在祭祀时先祭祀仆人后祭祖先。这份忠诚与牺牲,不仅成就了家族传奇,也让我们对待身边的人产生了一份敬畏与感激。
最后,在关西徐老四青少年时代,他常来远嫁杨村的姐姐家做客,并被其生财之道所吸引。他日后成为关西富户,与杨村再次结亲,将女儿嫁给了六代孙赖锡元,他们之间形成了一段美好的往事,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无论过去多么艰难困苦,只要心怀梦想,一切都可能变得不同。此刻,当你站在这片土地上,你仿佛能听到那些岁月沉淀下来的声音,它们诉说着历史上的辉煌与悲欢,让我们在这里停留片刻,用心聆听那些永恒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