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塘将中国特色民居建筑与生活物品巧妙融合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
我对大埔北塘的喜爱,不仅因为那里没有缺乏风景,更在于每一次探访,都能深入了解,愈发珍惜。在今日快速生活节奏下,人们匆忙前行,背负着压力,甚至未能停下脚步细赏眼前美丽景致。错过了许多精彩。我喜欢漫步梅州各地,与自然亲近,从内心出发,以文学之梦为伴,在行走中寻觅乡村的历史与未来,大埔西河镇北塘村,无疑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
闲暇时光,我常坐在秋水边读书,看流云而坐;轻闻花香、聆听鸟语,让思绪随风飘扬。我多次来到北塘村,就在门庭若市之间观赏花卉,也许是我自幼嬉戏于客家围屋长大的缘故,我家的围屋后有几棵风围树,如同北塘村周遭的绿油油稻田。
从宋末元初形成至今,大埔北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千年岁月留痕迹,在这里随处可见。700多年的古树和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及200多年的谦受堂,以及古井、古庙宇和古道,这些都让我仿佛穿梭于时光隧道,每一座客家围屋都藏着经年故事等待我们细味。
行走于此地,最让我感受到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宅,它们雕刻着精美木雕石雕壁画建筑,或蕴含典故,或寄予厚望,为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作证。大埔县拥有2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他们生辉流芳显气派,一栋栋精彩盎然。
老宅小道蜿蜒在田间,篱笆影子与长势茂盛果蔬相伴,在这里停留,使得时间似乎静止享受阳光拍摄流年送云。大埔县辅德堂堪称代表,是这样的老宅之一。这座宅子建于1910年,由张韶光总经理主持建造,其家族后续又修缮完善。辅德堂拥有100余个房间,其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即便经历百年风雨,这座宅子的气回归到了朴实厚重,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如同客家乡村中的和谐静谧画卷。
这片田野深处苍狗白云岁月悠悠,有百年经典老屋玉堂小筑亦如此令人回味。大埔县北塘美术馆就设立在此,是大埔县西河镇政府与韩江画院共同建设的大型乡村艺术展览中心。在2017年9月,我们参加了该美术馆开幕暨作品首秀展,当天展示了40余位画家的50余件作品,充分反映了大埔地区文化特色及新农村建设吸引众多游人参观。此举不仅使得百年老屋焕发生机,还为艺术家提供了一個宜居宜作宜游描绘乡村振兴的平台,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模式打响了榜样。
2014年,大埔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2016年度,该地区还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时代里,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会热爱生活,看庭前花开落谢看天上云卷舒散;北塊以其独特魅力吸引游子梦中的老屋墙外涂满壁画,有夏播秋收五谷丰登栩栩如生;还有保存完好的千岁茶米古道——这条曾是通往旧城池路线的一部分,从茶阳起至营溪经过吊梨坪象形地佛子凹长龙岗至营溪,以羊肠小径延伸。当日踏足沧桑斑驳道路,我感觉山谷异常宁静尘世喧嚣内心浮躁世俗得失皆被风吹散诗意连连陌上花开红尘有爱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漫步大陆国土这儿还有清朝康熙年代建立的连云寺——张作舟翰林温习功名之所莲花山上立送子观音可见梅州少有的百岁女贞。此站在高峰眺望平原那后岃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前漳溪河西流汀江竹林影翠民居道仿如图上的乡土
最后,大 埔 西 河 镇 政府 与 北 塊 旗 下 开 发 服 务 公 司 达 成 共 识 采 取 “ 用 艺 术 活 化 乡 村 的 思 路 对 北 塊 乡 村 旅 游 进 行 整 体 提 升 打 构 引 进 韩 江 畫 館 嘉 应 学 院 实习基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创作写生基地等,并设立美客美庐艺术民宿,让生活与艺术前所未有的靠近吸引文人墨客艺人摄影师以及游客纷至沓来,为乡振国家战略增添厚重一页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