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客家人独特民间艺术屙堆尿洗盆身的物品文化探索

客家人独特民间艺术屙堆尿洗盆身的物品文化探索

曾经有一位普通话说得“半咸淡”的老阿伯向人口普查员汇报说:“我有两只小孩,大的那只工作了,讨了一只外江人;小的那只还在读书。”普查员是北方人,完全不懂客家话,听了相当惊讶,反问道:“您和您家小孩关系很不好是吗?!”其实,“只(繁体作‘隻’)”在客家话中是可以用来数人的,而且使用频率极高,不论人还是物,都可以用“隻”表示。除“隻”外,客家话中还有不少极具特色的量词。例如,“撒泡尿”的客家话是“屙堆尿”。照理说,“堆”应该是用来衡量固体的啊,尿是液体,怎么“堆”呢?

首先,“堆”可以作为“積(积)”的同义词来理解,有道是“堆山积海”,即将大量东西堆积起来;其次,还有可能指的是地面积水,这种理解也比较合理。在笔者的印象中,在梅城大街小巷里,还能偶尔听到这样的呼唤声。一头戴斗笠、骑着双杠自行车、载着两个尿桶的阿姨婆沿街收买尿液,这个场景历历在目。

随着社会发展,现在除了少数村落之外,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放置尿缸,更看不到谁把自己家的尿拿去卖钱的事发生了。客家人用“堆”来衡量“尿”,多少折射出当时人们对这份肥料经济价值的重视吧。

类似地,“洗盆身”的说法也相当有趣。谁都知道现代人洗澡通常采用淋浴方式。但是在几十年前,无论谁要洗澡都离不开盆和桶。而这些器具中的盆更常被用于比喻,大赚特赚就像盆满钵满一样。而桶则多用于贬义,如饭桶。在这种背景下,用"盆"来衡量洗澡之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现在,以往的洗澡盆和尿缸已然消失于大多数人的日常家庭生活,但作为量词,“盆依然健在”。

以下列举一些客语常用的特色量词:如石头称为块儿,小米称为粒子,而鸡蛋则称为颗粒等。此外,不仅限于数量,也包括大小,比如五分之一叫做一刻或一瓢水,一点也不差,就像是滴水穿石一样坚韧。

最后,让我们回想一下那些传统文化遗存,即使今天的人们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这些古老语言仍旧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情感与历史底蕴。这是一种独特的情怀,是一种文化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珍惜并传承这些文化遗产,那么我们的未来将更加充实和丰富。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谁第二人生 道教圣贤揭秘道...
道教圣贤:揭秘道教人物形象的奥秘 道教人物形象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人物形象介绍从远古时期就开始萌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深厚文化底蕴。从黄帝...
道家的二十六个真人是哪些 道德经解读老子...
在中国文化的深邃河流中,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如同三座桥梁相互连接,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丰富面貌。其中,老子是道家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创作了《道德经》,这部作品...
鸿钧老祖之上还有谁 道光紫贤真人薛...
薛道光(1078-1191),原名式,号道源,陕西鸡足山人。作为南宗三祖之一,被尊称为道光紫贤真人。他本是一介僧人,以法名紫贤闻于世,人们又称他毗陵禅师。...
有道家风范的人物 道德哲学探究揭...
道德哲学探究:揭秘‘什么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奥义 道法自然与社会治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他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这种思想在...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