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6个民族图片介绍海南黎族船型屋的社会魅力
你是否熟悉海南黎族的独特居住形式——船型屋?这不仅是黎族人传统的建筑样式,也是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充满故事和文化内涵的地方。
自古以来,黎族人就以同姓聚居为特色,他们在山坡边、靠近水源的地方建立村寨。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以及可用的建材,黎族人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茅草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船形屋。这些建筑不仅美观,而且能有效抵御风雨。
据说,在3000多年前,黎族祖先乘坐木船漂洋过海,最终定居在了现在的海南岛上。为了纪念这些勇敢的祖先,并向他们致敬,后代们继续建设着木船形状的小屋,这些小屋便被称为“船形屋”。
搭建黎家茅草房屋是一项原始而复杂的手工艺。首先,将竹子和树枝捆扎成框架,然后用稻草根泡水3天,使其腐烂后再与红土混合,用来糊在竹架上。此外,还需要大量茅草和竹条来铺设屋顶。在过去,传统的船形房屋通常高达3-4米宽两米左右,有坚固的竹木结构和覆盖着茅草的大棚地下铺设着木板或竹子,以防潮防火。
随着汉人的迁徙到海南以及生产力的发展,黎族的人们开始改变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改进住房设计。但即使这样变化发生了,不同于其他民族,只要有机会,一些家庭仍然会选择维持传统设计,如高架式房子,以及斜伸到地面的房屋盖物。而且,即使如此,小巧的人字顶也依然保留下来的,而这种设计让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热带气候。
由于天气炎热,加之爱好户外活动,所以大多数家庭都会在房屋前后建设廊桥,这既是一个用于生产副业的地方,也可以作为晚上的休息区,让人们享受清凉。
除了黎族以外,当地苗族也有类似的建筑风格,即所谓“圆拱造型”的苗家民居,它们不仅耐台风还易于拆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此种优点使得这样的建筑形式得以世代相传至今,为我们提供了一面窗口去了解并尊重各民族之间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