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探寻道教源起之谜于自然的怀抱
我,白玉蟾,公元1194年至不详之间活跃于南宋时期。我的本姓葛,名长庚,但因成为白氏继子,我又被称为白玉蟾。我有多个字号,如晦、紫清、白叟,以及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和神霄散吏。我出生于福建闽清或海南琼州(今海南琼山),幼年聪明,被认为是九经的专家,有诗赋之才,并擅长书画。在童年时,我就考取了童子科。随后,我追求玄学,不断寻找名师学习,不惧艰险地游历各地。在惠州,我遇到了泥丸真人,从他那里学到了金丹火候之法。之后,我隐居在武夷山中得道,被尊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我曾师事陈楠九年,他去世后,我继续流浪天下,最终隐居著述,以传播丹道为己任。我是南宗第五代传人,也就是“南五祖”中的最后一位。“南宗”在我之后正式建立了内丹派的社团。当我飞升后,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人们便开始尊称我为紫清先生。
在嘉定中年间,当朝廷征召我到京城对御旨时,我接受任务并负责建设太乙宫。此外,在嘉定十年的某一年,我们收留了彭耜和留元长作为弟子;次年的宁宗降御香时,作为代表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再次主持国醮是在九宫山瑞庆宫。这期间,一些臣僚上奏指责我以邪术惑众,但最终这些指控未能得到证实。
我的修行融合了佛教与理学思想,对《易》学也有所涉猎,并将其用于阐释内丹理论。我自诩自己掌握三教九流的知识,同时也精通禅学,将其应用于修炼中。我认为人的精气神都是从父母体内先有的,而不是通过交感而来的,这些元素从未分离过,是一块无边的大宝库。
除了内丹之外,我还精通雷法及符咒等方术,其中以神霄雷法最著名。在使用这些方法时,无论灵验与否,都取决于行者的修养程度。我的修炼重视内炼,与雷法相结合。而这一切都源自心力,因为心是所有魔法的主人,只要心正,则魔法自然灵验。如果心专注,则魔法更容易成功。不过,即使魔法显灵,也仅仅因为行者的心力所致。
对于金丹的事宜,上述观点表达如下:“身有一宝,隐在丹田,如密雾淡如飞烟。”这意味着性命双修是我推崇的一种方式,它融合了道教修命术与佛教养生的智慧。一生未娶独身清修是我坚定的信念,与张伯端等其他大师不同,他们更多强调圆通见解,而我则强调直觉和禅思入道,使得我的理论更加深刻且难以捉摸。
此外,由于加入雷法,使得我的理论具有独特性——既有“内炼成丹”亦有“外用成法”的特点,对后来的方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举打破了前几代单传历史,让我们能够广纳门徒并形成一个真正的社团。此举还被视作建立了一座新的圣堂,用来进行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