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角度探究宗教的演变与追求开悟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物品中的体现
,揭示了宗教制度化过程中形成的规范。人类历史中宗教存在形式有原始宗教和传统宗教两种,其中后者具有固定的崇拜对象、稳定的组织形式、专职人员及完备经典等特征,这是制度化过程的结果。
在制度化过程中,崇拜仪式固定化使信徒的情感表达转变为逻辑程序,但这种固定性增强了群体凝聚力。信仰对象观念化随着人的认识手段和思维模式发展而发展,从神话阶段到理性阶段,对信仰对象作出规定赋予它们属性,使其超越个人体验成为社会意义。组织机构常规化则是卡里斯玛权威向稳固形式演变的结果,需要解决运动内部外部冲突、保证经济来源、新成员吸收以及日常管理。
我们看到,虽然制度化使得宗教保持稳定性与持续性,但同时也丧失了早期活力和卡里斯玛魅力,被日常活动和官僚结构所束缚。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内在矛盾,如象征客观化导致象征自身异化,使得原本能引发共鸣的象征变得例行公事。这一系列矛盾反映了制度化本身带来的挑战,为我们提供了解读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复杂关系与动态变化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