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尹喜真人圣诞广布道德澹然无为清虚自守道教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融合道德经打印版带拼音释读推广于天
尹喜真人,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巨无上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等。自幼研习古籍,精通历法和天文学,善于天文秘纬的研究。他的眼界宽广,无所不知,他的大度恢宏,不修世俗礼节,对损身济物和不求闻达持有不同的看法。在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他预见到国家将陷入混乱,便辞去大夫的职位,并请任函谷关令,以隐居为生。他因而被尊称为“关尹子”。道教中对他地位极高,有时与老子并列祀奉。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记载了关令尹喜,以及他在老子的西游中遇到的紫气浮关的故事。老子在得到尹喜书后,也留下了一篇九篇的小册子,即《关尹子》。今天陕西省灵宝县太初观,就是那时候老子的行止地点。而终南宗圣官,则是据说是他的故宅。
根据《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太上混元真录》,当时有一个梦境让母氏感应到了孩子将会成为一名伟大的人物。这段描述也提及了他出生时双光如日飞游其侧,并且家中的莲花绚烂夺目,这些都预示着他的未来。
关于他的政治生涯,在康王时代,被拜为大夫,因为楼观望远,所以被称作楼观。在昭王时代,他再次担任大夫,并因为东方紫气西迈预知圣人的来临而请求调往函谷关令。他在那里斋戒念道,为迎接圣人的到来做准备。当老子驾着青牛车抵达函谷关时,尹喜迎接并师事于之,并最终获得了《道德经》的五千言。
随后,尹喜隐居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他的居所被称作“岩”,流传有与他相会的神话故事。在武当山,大部分遗迹已经消失,只剩下一处铜床玉案早已废弃,但仍有一些诗歌赞美其作为仙人的地方。
关于如何清虚自守,《吕氏春秋·季秋纪·审己》提到:“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都皆有以。”这说明这种心平体正的修持方法,不仅能够治身治国,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得道之后,他被授予玉册金文,被尊为无上真人,与其他三位仙士一起掌管四方世界。此外,还有一系列诰命和封赐记录显示了他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影响力。